原本14+04亿的改制方案变成38+04亿,他这个牵线的人脸上也有光,嚷嚷着喝两杯庆祝一下,赵秘书在一旁劝说,下午还有个重要的会。
孙老头纠结的答应,没有喝酒。
吴良吃的也比较顺心,约定事不宜迟,团队尽快入驻,三天后改制方案草案拿出,二十天之内,详细的改制方案以及收购股份的合同拿出,上会。
至于资产评估这种事情,吴良则是随意的很多,大框架定了,评估这种事情大差不差就行,总不能比14亿少了,最后的数字加上上沟房矿区凑够42亿就行。
“42亿,是我出的最高价了。”吴良吃饭的时候若有若无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对于官府这些人,他总得提防着,得陇望蜀这种事儿他们没少干——都42亿了,还有零有整的,五亿如何?
孙老头闻言略微愣神,他似乎明白吴良的顾虑,有心想给吴良吃个定心丸,然而这二十天的时间谁也不好说,于是给了个意见,“在合同中约束,不得使用贷款?”
这明显的是提高收购门槛的策略,对于不差钱的主,这是利好,吴良没有太过纠结,点头同意。
如此一来,吴良这边的团队分开成三组,一组负责洛钼,另外一组负责农机厂的发动机厂,最后一组,当然就是董事会的筹备。
总负责人阎怡勝,洛钼这边阎怡勝,洛柴那边石硕,董事会这边,吴良加周玉顺两人负责,相当于吴良提方案,周玉顺执行。
资金则是刘南风筹措,问题也来了,钱怎么出,牵扯到两个总计9亿的投资,再加上两块地的投入,吴良真正的烦恼也来了。
钱从哪里来。
当然,投资收购的钱也不会一步到位,比如新建生产线的资金,设备款基本上都是按照15、60、80、95、100来支付,也就是定金15,发货60,到货80,安装调试95,再留5的质保金,设备运行一年之后再支付等等。
这些东西都可以写进合同内,但是,还有地皮的钱,大量的基础建设等等,有些是需要一次性付清的。
再加上新增加的两块地皮,这些钱,孙老头还等着急用呢,指望他在这上面宽限日期,那才是最不靠谱的事儿。
中午吃完饭,吴良,刘南风,白铮,田通苑,阎怡勝回到宾馆,几个人坐在一起商量资金的事儿。
而商量的结果则是,吴良自己有多少钱,他自己也算不清楚了。
当然,他的资产当中大部分还是各家公司的股份,真正手里的现金流,其实也紧紧巴巴的。
吴良首先说明,“这次,良铮基金参与两家公司的投资,这个,大家没什么意见吧?”
白铮开始耍活宝,“师傅,您还没讲预期收益呢?”
投资是讲回报的,习惯了挣快钱的白铮打内心里觉得这俩项目没意思,不如在米股上来的利索,几个操盘手就能干的事情,何必去挣那个辛苦钱。
人心就是这样的,吴良也能理解,但是理解并不带支持,他觉得有必要给这些人头顶上勒个紧箍咒了,“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话你们不懂么?现在有我在,你们在米股上的收益很丰厚,但是,我想问的是,你们能成为白菲特呢?或者是田菲特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