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些钱也没能治好老父亲的病,在年底也是去了。
这下,赵初三家中只剩下两个哥哥,以及一个七岁的小妹。他们家没了田,也就没了生计,无奈之下,赵初三与两个哥哥只能到当地豪族李家做佃农。
他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多!
就这样每年的收成要交七成给李家,剩下的那点粮哪里够他们吃,小妹不过7岁也要到李家放牛,就是为了每天一个馒头。
即便如此,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也要上山挖野草这才能活下去。
大哥原本相中了一个姑娘,看到他家这种情况直接把彩礼给退了。
大哥二十五了,而就连赵初三也快二十了,但他们这种情况哪里有媒婆敢上门。
估计得打一辈子光棍了!
赵初三叹了口气,扛着锄头往家里走。
但他来到村口,却是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
“这是做啥呢?”赵初三拉住了同村的赵阿七。
“听说是从京城来的报童,给我们读报纸呢!”赵阿七道。
“报纸,那是啥东西?”赵初三不明所以。
“哎,你别哔哔,听先生讲就是。”赵阿七却是怒了。
赵初三老实地闭上了嘴,他也看清了人群之中是一个年轻的书生,身上的长衫已经浆洗得发白,但精神头却是很足。
这书生正是新上任的报社司务李适。
李适当上报社司务
之后,也没有想着行使权利,反而主动到偏远的乡间。
村镇之间读书识字的少,这些报童的任务更重,李适主动承担了这个重任。
李适读着报纸上的内容,顿时就吸引了许多村民,毕竟这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一件新鲜事儿!
第一条便是明田制。
江宁县便在京畿之地,明田制的政策自然很早就传了过来,已经是人尽皆知了。
但一些百姓却是不太理解朝廷的做法,甚至认为朱皇帝这是想要收回他们的田地,因此他们几乎都没有主动去更换地契的。
但听李适这么一说,才知道朱皇帝这是为了百姓着想。
“六叔,你不是说这明田制害人,还劝说大家都不要去吗?”顿时一个年轻人抓住了村里的里长。
里长就是基层的吏员,一里八十户,里长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一般都是村里面有威望的老人担任。
而赵家村的里长是族里的六叔。
“对啊,六叔,你怎么不说话了?”
一群人顿时围住了六叔。
六叔顿时冷汗一下子就下来了:“那什么,我也是被蒙蔽了,对就是镇上的王秀才胡说!还好有这些报童讲述,我们才没有被蒙在鼓里!”
六叔突然感觉衣服被拉住,转过头去便看到赵初三扛着锄头一脸阴沉的看着他。
六叔顿时一阵心慌:“那个初三啊,找叔有什么事?”
“六叔,之前大哥去卖田的时候是你带去的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