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96年3月22日。
清晨。
阳光从南向北的照耀着印度次大陆,在巍峨的高原下的大陆和历史上的所有时期一样。
混乱,无序。
外来的侵略者来来往往。
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是现在的情况可不一样。
这一次同时入侵这片土地的是三方势力。
分别是明、清、英三国。
而在这三方势力之中。
大明印度诸侯联军虽然兵力不是最多的,但他们背后的大明帝国是如此的庞大和强大,而且关键是距离这一片区域还那么的近。
他们可轻易的通过被大明帝国掌控的印度洋得到补给,甚至兵力上的补充——实际上,在大明朝移民的主流是去创东北和下南洋。
但去印度其实也是一条路。
大明印度诸侯联军都是两江诸大宗的地头蛇,他们在印度发了财,自然要回乡拉人头了。
而且船票还是免费的,招募的人也是去印度当人上人的。
如果不是实在是太远,远力有限,说不定去印度当老爷也会被争抢呢。
当然了。
诸侯们也知道。
老爷不能太多。
虽然印度这地方,贱民遍地都是。
但是老爷多了,贱民可就不够用了。
因此招人也得卡着点招,不可能像是南洋和东北那样大规模吸纳大明汉地的过剩人口。
但即便如此。
大明印度诸侯们也依旧是在这场“印度三国杀”之中实力最强的势力。
而清、不列颠两方势力,就得像是三国的孙刘联合抗曹一样,帮助莫卧儿曹操瓦济尔加济抵抗大明印度诸侯联军。
“这地方也不像是赤壁啊.”
德楞泰领兵先占据了山谷两侧的丘陵。
但是看到这和地形的时候。
他就眉头紧锁了。
这里没有铁索横江,也不可能刮东风,明军也都是步兵,不可能上船。
打个屁的赤壁之战啊。
“爷,咱们真的要在这里和明狗子战一场?不列颠人如果不来,莫卧儿怕是顶不住,而且不列颠人不会有消耗我们的想法吧?”
在德楞泰身边的是一名入了旗的汉将,名为曾胜,参加过乾隆包衣军,一路辗转跟着勒保到了西域,现在又到了印度,入了旗,还分了不少印度包衣。
而且印度河流域的地盘非常好。
像曾胜这样的新旗是真的不太想继续和大明打下去了。
国仇家恨?
他们能有什么国仇家恨啊。
如果不是旗人都快死光光了,他们能被抬旗?
当初连做个包衣的名额都要抢呢。
德楞泰摇了摇头,说道:“曾胜,这对面的如果是朱皇帝的正规明军,我也不会和他们打,但是他们是明狗子的藩军,这些藩军是要在印度和我们抢食的,如果不打一场,什么荣华富贵,都是一场空。”
德楞泰知道麾下不少新旗人都有厌战的想法,尤其是在听到是和大明作战的时候。
他对此也没有别的办法。
谁让这大清朝现在都没了呢。
要让麾下的人卖命,那就得有好处。
土地的分配。
包衣要给。
印度女人也要随便他们挑。
这才能笼络得住人。
否则。
这三十万主体是西域屯垦汉民的勒保集团,怕是不需要别人来打,就要分崩离析了。
就在此时。
稀稀拉拉的枪声在山谷回荡。
“明狗来了!”德楞泰深吸一口气。
“杀啊!!”
马蹄子踏着地面,一队龙骑兵骑马冲杀,他们身穿着黑色镶红的军服,举着的旗帜是大明日月旗在左上角,中间写着一个龙飞凤舞的“英”字的旗帜。
这是大明英藩的藩军。
大明英国公此时就坐在一匹印度折耳马上,手持望远镜,盯着远处的战况。
山谷两侧的低矮丘陵,已经被提前赶到的清莫联军占领了。
不过看起来都没有来得及修筑工事。
这些丘陵没有什么树木,连草都是稀稀拉拉的。
这是德干高原的西北边缘。
德干高原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中部和南部,风貌和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平原迥然不同,高原上遍布着玄武岩石,没有什么高大的乔木,主要的植物都是灌木和草地。
在光秃秃的丘陵上。
清莫联军的军队倒是能看的一清二楚。
左侧是穿着白衣或黑衣的军队,队形有些凌乱,装备也很混乱。
燧发枪、鸟枪、抬枪、弓箭,火炮都是一些粗制滥造的前装短管小炮。
而在另外一侧,就是勒保的大军了。
让孙士毅意外的是。
这西清的军队居然装备很精良。
都是燧发枪,还有上百门的长管火炮。
除此之外,在不远处还隐约有骑兵在活动。
孙士毅大概估计了一下。
这清莫联军,总兵力大约在五万左右。
就算他们在丘陵的反斜面隐藏了伏兵。
最多也不会超过七万的兵力。
更何况。
这些兵力绝大部分都是莫卧儿的弱兵。
莫卧儿最强的大概是在丘陵之中隐藏着的乌兹别克骑兵雇佣兵。
而在孙士毅旁边。
大队大队的英藩、吴藩的军队正在修整。
按照印度分封计划。
恒河平原是南亚次大陆的膏腴之地。
所以。
谁想要恒河平原的地盘,谁就要出死力才行。
英藩、吴藩是兵力最强的两支,而且地位也最高,因此两藩没有要南方的地盘。
南方除了高原就是稀稀落落的沿海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