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绍仪猜的确实没错,德国现在正在几个项目上加大的对中国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关乎德国未来利益的方面。
比如农业和造船业,尤其是造船业,德国海军提出了一个东方特快的构想,这个东方特快指的是中国的远洋船队。
因为德国海军对开战后能否保证德国海洋利益没有丝毫的信心,所以提尔皮茨认为应该利用中国的远洋船队,在战时为德国提供物资。
这些德国急需的货物可以直接运到地中海意大利的港口,随后通过欧洲发达的铁路系统进入德国,这样德国就能够保持一条稳定的商贸路线。
英国人是没有理由拦截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中立国船队的。
但是这个构想能不能实现还不好说,因为德国军队和政府中还是有一些人不想放弃拉拢中国进入同盟国的计划。
现在他们正在为中国究竟应该保持中立还是加入同盟国争论不休,不过双方都想要让德国利益最大化这一点倒是没有改变的,他们总会在一个时间内达成一致。
而就在德国争论不休的时候,唐绍仪的电报也传到了国内,这份电报被王启文第一时间交到了总参谋部手中,
同时还下达了一项命令,要求总参谋部推演德国在未来的大战中如何才能保证一个有效的商贸路线,而这条商贸路线能够支持德国维持怎样的战争规模。
当总参谋部接到这项命令后,方嘉宏立刻就拨通了总统府的电话,表示他有要紧事汇报,随后他便拿着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文件离开了总参谋部。
………………
“你是说,总参谋部已经对可能爆发的欧战做过推演了?”
在办公室内,王启文翻看了一下手中的文件,然后抬起头问道“你们得出了什么结果?”
“我们做过数次推演,而基本每一次都是德国战败,这些推演结果的区别仅仅是德国坚持多长时间。”
方嘉宏的语气很严肃,这个推演在中俄战争之前总参谋部就已经提上了日程,而这个结果并不出乎总参谋部的预料。
“总统先生,在中俄战争之前,我们实际上对大规模的战争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两次中俄战争才让我们充分的明白什么是大国战争。
在全面比拼国力和造血能力的情况下,工业相差不多的国家如果发生战争,永远是国力更强,人口资源最多的那个国家取得胜利。
而德国主导的同盟国在人口,资源甚至工业方面都与英法俄三国有差距,他们无法在战争中获胜,就算我们对他们进行支持,在中国不参战的情况下德国人最多撑六年,这还是最理想的情况。
但是这种理想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掌握海洋的英国人是不会这种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