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自然早有计较,眼下涤生兄的确要与穆翁划清界限,不能被人归为**......眼下倒有一计。”
郭嵩焘脸上带着几分犹豫,仿佛难以决断一般。
曾国藩冷眼相看,脸上却笑道:“筠仙,既然有好计策,为何又不开口呢?”
郭嵩焘斟酌了一番,沉声道:“眼下你统率三万团练,其中大部分都是湘人,他们都听你和岷樵的,穆翁虽然提供了一些火器,但是却拉不动这些人,既然如今要跟穆翁划清界限,涤生兄不妨拉着岷樵兄,将三万团练带去江宁罢了。”
说完,郭嵩焘低声道:“眼下虽然各地都在办团练,但真正成军的也就你曾涤生和合肥的李文安,将来若是能成事,你的湘勇和他的淮勇,岂不就能拔下头筹?”
曾国藩脸上顿时浮现出一丝犹豫,他缓缓摇了摇头,道:“团练之中尚有林聪彝一营,还有魏源帮办,怕是我轻易拉拢不走.......若是让穆翁知晓此事,我何来颜面再去见他?”
“此言谬之,涤生兄,三万团练军并非你曾涤生一人之私军,更不是林则徐的私军,何来私相授受?眼下鹤翁用兵两江,正是需要用人才之际,你这一去是为了国家大事所计,而非私人门户。穆翁若是因此怪罪于你,只怕他倒要先反省自身了。”
“此计虽好,但未免有些下作,不过为了国事计,倒也不辱大义......”
曾国藩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他行事果断,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便不会再犹豫,立即派人将曾国荃、曾国华以及曾国葆叫了过来,将此事同几位弟弟沟通,他们手中都握有一营,几人自然都点头同意,愿意奉兄长曾国藩命令行事。
“光是我这几位弟弟相助还不够,必须将岷樵也拉过来,要不然咱们最多只能带走三分之一的兵力。”
曾国藩向郭嵩焘主动说道:“若是得了岷樵相助,咱们手上至少就能握着大半兵力,到时候派人去将林聪彝和魏源送去上海,咱们便可率领三万团练直奔江宁。”
“涤生兄能做此打算,实乃国家幸事。”
二人说了几句后,也不再耽搁,便直接派人去请来了江忠源。
等到江忠源来了以后,曾国藩也不绕圈子,主动将事情说了一遍,他望着江忠源道:“岷樵,你若是愿意助我,咱们就立刻出兵夺权,你若是不愿意助我,便将团练接手,国藩愿意前往京城待罪。”
江忠源脸色变了又变,最终叹了一口气,道:“团练可以没有江忠源,却不能没有曾涤生。你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我便答应了你就是。只是此番却也不必前往江宁,既然长毛要攻来,何不就在安庆迎敌?”
曾国藩左思右想了一番,道:“只怕没有胜算。”
以三万团练对阵三万太平军,曾国藩的确有些忐忑,他可不认为自己是兵仙出世。
江忠源顿时笑道:“涤生,与其前往江宁,不如就在安庆练兵御敌。古人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又云:‘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以发。’眼下时机已至,天下人皆翘首已盼,何必畏难呢?”
曾国藩念及这番话,又同江忠源商量了一番细节,二人便约定了时间,做好了一切布置。
待两日过后,曾国藩便主动邀请林聪彝、魏源等团练中林系中人前来赴宴,声称有要事相商,几人自然不会见疑,特意前来赴宴。
宴会途中,曾国藩图穷匕见,他声称长毛军已渡江而来,随时会入侵至安庆,而眼下总督大人既在上海,便请林聪彝、魏源等人前往上海,而其余人则留下来携手抗敌。
至此,林聪彝、魏源等人这才意料到曾国藩和江忠源等人夺了兵权,顿时破口大骂,可是曾国藩却是听之任之,只是等林、魏骂累了后,便派遣了船只将他们直接送去了上海。
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初八,曾国藩正式接管湘军,由此林系湘军正式转变成了曾系湘军,全军上下摩拳擦掌,打算迎击一路东进的李开芳所部太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