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今天直接投靠复汉军,那情况就简单了,大家知道不会开战,也就不会出现恐慌,该吃吃该喝喝,这件事也就过去了,况且还能得到汇丰银行的帮助,你好我好大家伙。
但是,如果林则徐要打,先不说有多少人愿意跟着打,就说现在的钱粮问题都难以解决,再加上两江练军与本地豪绅大户关系密切,他们到时候还有多少人愿意听林则徐的,也同样是一个问题。
周腾虎的这一番话,其实是在暗中表态,老爷子,这出戏得有个收场的时候了。
林则徐是聪明人,他自然不会听不懂,只是这听得懂跟能做得到又是两回事。
“咱们还是去见一见刘蓉吧。”
.......
“涤生,这大清朝,到底还能支撑多久,你是聪明人,还是给老兄说一句实话吧。”
济南孔家别院,衍圣公孔繁灏望着面前的曾国藩,脸上带着几分犹豫之色,声音倒也极小。
若是这番大逆不道的话流传出去,先不说其他方面,光是衍圣公这个爵位就得换个人来当了。
当然,作为老大哥的孔繁灏,对曾国藩也有几分信任态度,好歹也是个救命恩人,说一些掏心掏底的话倒也没什么,还能更好的拉近双方的关系。
曾国藩也是愁容满面,他原本听了彭寿颐的建议,想找孔繁灏从中说项,让山东巡抚陈庆偕给个几分支持,却没想到孔繁灏自己就打了退堂鼓,对大清的未来已经严重不看好了。
不过从眼下的局势来看,孔繁灏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不要说他这个衍圣公,大江南北对大清朝前途看好的还有几个人?现如今能平平安安退回满洲就已经属于奢望之想,君不见无论是复汉军还是太平军,对待‘满虏’的态度都是穷追不舍,不共戴天,就算逃回满洲老家,将来也少不得一个‘犁庭扫穴’。
说到底,汤阴之战的失败不仅仅让大清折损了大半可用兵力精锐,也使得天下人彻底戳穿了大清朝的画皮,八旗已经不是当年的八旗,而汉人也不是昔日的汉人,双方的力量已经彻底拉开了距离。
整个大清朝,不要说抵挡虎视眈眈的复汉军,光是眼下的太平军就已经无法应付了。
“文渊兄,你我二人也不是外人,但是我得告诉你,大清朝不会亡,教匪固然得逞一时,却不能得天下人心,就说他们对孔孟的态度,就只会让全天下的读书人群起而攻之.......朝廷固然败了一场,可依然是天下正朔,儒家正宗,人心所向,只是时机转圜过来,还是能重新平定天下纷争的。”
曾国藩说着一口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胡话,可是这个时候他不说又能如何呢?这个时候他已经跟大清朝深深绑定在一起,就算投诚到复汉军那边去,到时候赵源就能看得起他?还不是一样将他打发到那个湘阴农民的手下做事。
对于这一点,曾国藩心中是又嫉又恨,却又无可奈何。
孔繁灏瞥了曾国藩一样,对他的这些鬼话自然一万个不信,大清朝真要这么得人心,还能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一路从广州败到河南?
但是孔繁灏也明白,曾国藩有一句话说得对,太平军的确不是一个好相与的势力,先不说他们信奉外来的邪魔外道,就说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没法让孔繁灏捏着鼻子投靠过去。
众所周知,孔家能传承到今天,绝不是靠着脊梁过硬这一条,昔日大清朝入关的时候一样该跪下就跪下,该剃头就剃头,主打的就是一个身段灵活。
可问题是,孔家就算想投靠太平军,太平军也不要啊,他们更希望直接彻底地把孔家从山东拔掉,把所谓的儒教踩进深坑,再踏上一万只脚,双方的立场从一开始就注定不死不休,绝无转圜的余地。
孔繁灏思来想去,忽然向曾国藩试探道:“涤生兄,那你觉得当今汉王如何?”
当今天下,敢自称汉王的也就只有赵源一人,哪怕是封王封到麻爪的太平天国,也不敢把汉王这个帽子丢给其他人。
曾国藩顿时一愣,他心中暗道,莫非这孔家打算再次改换门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