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强用手推了一推鼻梁上的框眼镜道:“不过这个钱是有利息的,月息百分之二,不足一个月按天算……”
小强也顾不得那么多:“行吧,就这么办,一点小钱没什么。”
廖国强见小强这么豪爽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十五号下午就给小强带了几波人过来,帮小强拆借了50个亿。
有了这五十个亿,小强的采购计划又能继续顺利的实施下去了。
小强下一个目标是电力工业,新中国建国初期,全国拥有184万千瓦的发电设备容量,这是什么概念呢?大概够今天一个30万人口的三线城市用半年,仅仅民用电哦,不算工业电哦,工业电是民用的好多倍哦!
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终于能够生产6000千瓦发电机组了,不过技术经济指标不太理想,50年代到60年代,主要引进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机组,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及以下。缺电是一直以来困扰国家的问题,这导致当时我国的发电机组是世界上年开机时间最长的,培养出了一大批能吃苦能战斗,适应高速检修的技术人员队伍。不过这也是被逼奈,谁叫咱缺电呢。
小强知道,电力工业不是简单地说建立一座发电厂就完事,想当初,为了自己能够生产发电机,仅仅给苏联156工程中的发电项目做配套的厂子就建了两百多个。什么叫工业体系?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从头制造到尾,一万多个零件装起来的一个大型设备,你变态到搞了两百多个厂子能全部自行生产,这就是全面工业体系。1950年之前,世界上有全面工业体系的国家有美国苏联和英国德国,德国先被玩死了,接着是英国玩不起了,但是中国在主席的坚持下搞了出来,于是三个国家继续玩,后来毛熊自宫了,美国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于是开始玩制造业转移,放弃干活累利润低的制造业,最后吃了大苦头,后悔也来不及了。现在全世界还敢说全套的国家,只有中国了。
小强摇摇脑袋,不去想这些有的没的,赶紧干活。全面的工业体系不是简单地采购,小强找上了青岛一家中小型汽轮机生产企业,这家企业专门生产200…
小强带着公司一帮人来到青岛,和这家叫捷轮汽轮机的企业展开洽谈。
“什么?你要全套的生产体系?”
“是的,我的非洲客户希望能够自行生产200就是2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花了六个亿买了300台,把新中国发电装机容量从185万千瓦加了6000万千瓦。剩下11亿采购了修建电站的其他设备和通用型设计图纸,根据需要,多个发电机组可以并联或者串联在一个电厂里发电,也可以单独一个电站设置一个机组。
电力工业的采购实在是繁琐,要不是公司前期招了两个有去非洲援外建设电厂经验的工程师,光靠小强的话是能把他逼得发疯的。他做惯了甩手掌柜,谈好价钱,就叫两个工程师去做剩下的工作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的工资可不便宜,小强给他们开出了月薪10万的高价,看在比原有工资高出三倍的钱的份上,两位工程师跳槽到了小强的皮包公司,来了后觉得太开心了,成天嘛事没有,就是收集些资料,说是要帮助非洲兄弟建立一套全面的八九十年代技术的电力工业体系,今天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两位格外认真,把这五十亿花的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