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说的是。”
这个东北大汉点了点头,又低头开始研究起图纸来。
我们再回头说说上海。
小强之前采购的第三批千吨级远洋渔船首航结束了,这一批次的渔船满载着渔获缓缓的驶进了港口,而此时港口附近的很多上班上学途中的百姓都纷纷驻足观看了起来,要知道,虽然上海是个很繁忙的港口城市,但是这样大吨位的船舶以前也是很少见的。
“你们这是在看什么啊。”
一个老伯拄着拐杖走了过来,看着几个年轻人都趴在栏杆上远眺,也好奇的问了一句。
“老伯,我们在看咱们自己的大船啊!”
一个年轻人笑呵呵的指着远处的千吨级渔船。
“啊?那个大船是咱们自己的啊?”
这个老伯虽然有老花眼,但是看远处的东西还是没问题的。
“是啊,咱们自己的!”
另一个年轻的姑娘说。
“我听说,这个船有六千吨呢!”
另一个瘦高瘦高的戴眼镜的年轻人说:“我亲戚就在渔船上工作,他说船上还有冷藏间,还有宰杀,包装的流水线,只要捞上了鱼,就可以直接剖开,清洗,然后包装,冷冻,等渔船装满后就再返航,这一船的鱼还是新鲜的!”
“难怪啊!我还在想,你说这么几千吨的鱼得捞到什么时候,等最后一网捞上来,第一网的鱼不早就臭了?原来船上还有那么多高级的技术啊!我看就算是外国的船也没这么好的!”
那个年轻的姑娘说。
“这算啥,我亲戚在纺织厂工作,他说咱们中国新生产的那些纺织设备,纺织速度比德国人,日本人的快几十倍,纺织质量还特别好!咱们百货商店卖的那些衣服都是咱们自己纺织的布料做的!”
这个年轻人说着。“其实外国人有啥牛的啊,很多地方都不如咱。”
“就是!我表哥去过日本留学,他回来在上海的科研部门工作,上次回来还跟我说,日本那些设备跟咱们中国的比起来差远了,他回到中国很多东西还要重新再学一遍,很多机床的精度比日本的高多了,要我说,外国人就是马屎外面光,里面一泡糠,没啥大不了的!”
“就是就是,报纸上还说,美国人在朝鲜都被咱们打得屁滚尿流的,以前我认识的那个日本老师还说美国有多厉害,一提到美国眼神都变了,我看这美国也不过如此…
…”
听着这些年轻人的欢快的对话,这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拄着拐杖慢慢的走开了。这个老人经历了清末,民国,蒋介石政府,以及今天的新中国,他有足够的资本来评说这段历史:在他的记忆中,祖国从未如今天这般强大,人民从未如今天这般扬眉吐气,昔日的租界不复存在,昔日趾高气昂的外国人今日也变得平和了起来,虽然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但是变化却真真切切的发生在了他的身边。
“唉,如果,如果能再多活几十年多好。”
这个老人一边蹒跚的走着,一边喃喃的说:“真的好想多看看,多看看祖国的强大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