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上,刘振兴奋的说:“这下就好了,首长咱们要想再买点什么东西,就不用跑那么远啦。”
“哦?”
小强愣了一下,下意识的问:“是王府井的那个?”
“是啊,首长,您听说啦?”
“呃……对,听说了。”
小强心里暗自说,我何止听说过啊,后世我还去那里买过东西呢,这个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北京可以说是人不知人不晓,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百货零售商店,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历史上是1955年9月份才开店,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商店面积还不算太大,在70年代还进行过扩建,不过就是这样,在刚建成的时候,也比东长安街、王府井大街、东华门大街上7个百货的面积总和还大上两倍,据说能同时容纳上万名顾客,一千名售货员。当时,北京人流行一句话:“百货大楼买不到的东西,您哪儿也别去了。”
没想到这个北京百货大楼居然提前一年就开业了。小强感叹道:“果然是蝴蝶效应啊……一只蝴蝶煽动一下翅膀,结果的发展就完全法预测喽。”
“首长,我看明天您可以带嫂子逛一逛这个百货大楼。”
刘振说:“我听在里面工作的同志说,里面的商品可多啦,从一层到六层,每层都卖不同的东西,一楼是卖各种食品的,二楼是卖图书文具的,三楼卖生活用品的,四楼好像是卖衣服鞋帽的……总之,咱中国有的东西,百货大楼都有!”
“好啊。”
小强想了想,开口说:“不过这开业的话,人太多啦,等段日子再去吧。”
小强在后世可是听说过,当年这百货大楼开业第一天,客流量超过了十六万人次,有人还开玩笑说,闭店后,光是顾客挤丢的鞋就捡了两大筐,都够再开个百货大楼的了。
“首长,你说这还是不打仗好啊。”
刘振一边开车一边说:“这打仗的时候,有今天没明天的,谁有心思买衣服鞋子穿啊?谁有心思逛百货大楼啊――别说逛百货大楼了,你能找到个卖东西的都难!现在不打仗了,这东西也就多了,不怕首长您笑话,我媳妇那天还要我带她去逛逛百货大楼,说要买个‘布拉基’呢。”
“哈哈,听你的口气,好像舍不得啊。”
小强开着玩笑说。“我记得前段时间国家还统一调控过价格,之前十五元的衬衫现在只要十元就可以买了,我看啊,一个裙子也就是这个价格吧?”
“这有啥舍不得的。”
刘振笑着说:“首长,你看现在大街上,哪个同志不都是穿的干干净净的新衣服?这多漂亮啊,别说一个裙子了,我媳妇就买它个四五条,我也买得起。”
“哈哈,我看你也就痛快痛快嘴,你媳妇真要你买四五条裙子,怕你也要头痛啊。”
小强笑了笑。
“哎,首长,这么多年你还不了解我,我是比较听我媳妇的话,但是我那不是怕老婆,是……是互相尊重嘛。”
听到小强的调侃,刘振急忙解释道:“再说,我听说,这百货大楼刚开业这几天有优惠,反正便宜嘛,多买几条,再给我儿子买几件新衣服……”
小强知道,这百货大楼的商品,怕是自己闭着眼睛都能一一数过来:大部分都是从后世义乌采购的质优价廉的商品,小部分呢,则是这个时空下的各个厂子生产制造出来的;这义乌产的小商品虽然在后世一直被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嘲讽质量差,但是实际上,整体的质量还是可以保证的,尤其是小强通过国家进行采购后,这质检也跟了上来,托后世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福,这些商品都可以用便宜得近乎白送来形容,一个印刷精美的铁铅笔盒,小强拿到手的价格才1元钱,一支铅笔不到一角钱,给小学生用来学习生字的田字格本,恨不得便宜得用分来计,而这些东西拿到1954这边,一出口就摇身一变,直接翻了十多番,就这样在苏联东德都还是供不应求――不过这些东西在国内的售价就良心多了,一个小学生从书包到文具作业本,2元钱就足够了;至于玩具方面,就更是如此了,中国版的机器猫和变形金刚在苏联,朝鲜,东德早就是每个孩子耳熟能详的了,一套义乌生产的山寨变形金刚才15元,卖到苏联足足要100多卢布,就这样,还有很多孩子哭着喊着要父母给他买……这也难怪前段时间陈云副总理见到小强的时候脸上乐开了花。
“小强啊,按照你们后世的算法,咱们今年的gp已经有1396亿元新币!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出口到苏联和东德的书籍,玩具,服装,鞋帽和日用百货!我们的产品在苏联和东德很受欢迎啊!”
1396亿元新币,小钱知道,自从苏联和东德的市场向新中国打开后,中国的经济几乎每年都在翻番的增长,小强从后世带回来的商品,大部分都有九成以上的利润,就算抛去运输成本和破损,也是超级暴利的;小强甚至还听说,有些苏联专家教授都快变成了二道贩子,每次回国前都要在北京大扫荡一次,给远在苏联的亲戚朋友带回一些中国商品,原因就是,这些东西在中国购买,要比在苏联便宜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