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周总理这句话,威廉?皮克眼前一亮,连忙说:“总理阁下,您说的是卡尔蔡司?”
周总理点了点头:“是的。”
这个卡尔蔡司是世界最著名的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且是制造相机镜头的世界级企业,很多人甚至认为,在制造相机镜头方面,卡尔蔡司要是说自己是第三,都没谁敢说自己是第一,毕竟卡尔蔡司从1890年就开始生产相机用镜头,1896年就搞出来了panar镜头的原始版,1902年搞出了tssar镜头,1951年就搞出来了妖孽的fktgn广角镜,1954年更是搞出来了视角达90度的bign
f/4.5镜头,后来更是生产出了第一只在太空使用的镜头。所以之前小强就和总理提出过,有可能的话,一定要引进卡尔蔡司的全套技术和相应的人才,或是我们派技术人员去学习,或是干脆全盘拉到中国来,总之,论如何,都不能放过卡尔蔡司。
威廉?皮克心里一动,他清楚的知道卡尔蔡司在光学系统上的利害,但是他更知道中国在相机设计和制造上已经远远的领先了世界,如果中国相机配上卡尔蔡司的镜头……这应该就是中国同志之前一直所说的强强联合了吧?想到这里,威廉?皮克开口说:“我当然欢迎这种技术合作,我认为我们可以互相共享一部分技术,或者共同成立一个这样的相机工厂,来生产这种世界一流的相机!”
见到威廉?皮克也很看好这种合作,周总理继续说:“另外,我们还希望在汽车制造方面加深与东德的合作。”
威廉?皮克早就在几次访问中国的时候见识过了中国生产的汽车,而之前的访问时,也已经和中国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国方面免费提供给了东德三点式安全带的技术专利以及方形车灯的产品,毕竟中国的车灯经过测试,能够反复开关20万次以上而没有故障,同时期的其他国家,连中国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而前文也说过,中国产的那种不规则的配合车流线设计的方形车灯,在其他国家看来根本就是妖孽产品,这个时期世界范围的车灯也都是那种平面圆形的玻璃车灯,折射聚焦和防冲撞简直都是渣渣;所以听到周总理提到要加深技术合作,他忍不住开口说:“中国的汽车也非常棒,我们也很希望能够在汽车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
虽然此时的东德已经失去了奔驰和宝马的工厂,但是在茨维考市还留有汽车的生产线,保有着一定的汽车生产技术,尤其是之前在与中国方面合作后,东德已经开始恢复汽车的生产,在中国的支持下,历史上东德在1953年6月爆发的“人民起义”事件并没有出现,毕竟有了大量便宜好用的商品和廉价的本国产汽车,人民还有什么理由不满呢?反倒是自己的邻居西德这几年来气氛有些紧张,从1954年开始,就已经有不少技术工人在贿赂了边防军人后,奔向了“衣食富足”的东德,在这些技术人员的补充下,东德的制造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复苏。
威廉?皮克这边热情的拉着周总理走在了队伍的后面,两个人满面春光的在聊着技术合作问题,而一旁的崔庸健虽然显得被冷落了,但是跟在周总理的左手边,这样一来,这个队伍的队形就有些滑稽了――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赫鲁晓夫,在赫鲁晓夫左边的是和赫鲁晓夫亲切交谈的波兰领导人博莱斯瓦夫?贝鲁特,而紧随赫鲁晓夫身后的,就是周总理,而周总理的身边一左一右则是民主德国的主席威廉?皮克以及朝鲜的领导人崔庸健,而这一幕则被安德鲁意中抓拍了下来,照片里,赫鲁晓夫似乎听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脸上虽然洋溢着笑容,但是眉头却微微皱着,他身边的博莱斯瓦夫?贝鲁特在闪光灯下表情显得有点怪异,眼神也飘忽不定的看向别的方向,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两人身后,风度翩翩而又一脸骄傲的周总理,以及在周总理右手边此时正做着手势,似乎在描述什么东西的威廉?皮克,以及在总理左手边,似乎略带谄媚神情的崔庸健。
此时的安德鲁一心只想着拍照,完全不晓得刚才自己到底抓怕到了什么,在领导人们走进了会客厅后,他才放下了手里的这部刚刚配发给他的,让他爱不释手的海鸥相机,而安德鲁却不知道,他刚刚拍下来的这张照片在后世将会被数媒体转发,甚至被一些后世的人戏谑的称之为:“孕育中的世界第三极”、“冷战格局被打破前的号角”,而与这张照片齐名的,就是接下里的那张合照:照片里,赫鲁晓夫站在最中央,满脸笑容,他左手边依次是中国的总理周恩来、东德主席威廉?皮克、朝鲜领导人崔庸健和匈牙利主席道比?伊斯特万;这张照片在后世,则被戏谑的称之为:“真正的革命者出现在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