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连忙说:“我肯定是知不言,言不尽。”
说到这里,小强突然想起来明天上午有事儿,于是又连忙拉住了陈云副总理:“陈叔,中宣部明天上午开会,我怕是来不了中南海,要不您现在就跟我说说?”
陈云想了想,停下了脚步说:“哎,其实也没别的什么事,就是咱们国家粮食的问题啊。”
原来,之前在开会的时候,农业部部长廖鲁言就反映了一个情况――虽然中央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来教大家如何培育更优良的水稻,但是最近几年粮食的产量增长的还是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快,之前的五年计划中,只有农业部是勉强达到了目标,看着其他部门那动不动三年或者四年就完成了一五计划,并且撸起袖子开始二五计划的兴奋样子,这农业部部长羞愧的差点要把头埋进裤裆里,于是这个事情反映到了陈云副总理这儿,而陈云副总理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找小强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看着陈云副总理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小强想了想,开口说:“其实在后世,从数据上来看,2015年的亩产比起1949年,的确是增加了近300公斤,这虽然是个巨大的飞跃,但是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良种的作用虽然很大,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化肥和水利,其次才是良种,而农药,农机,以及培育技术也关系到了亩产,所以可以看出来,这亩产的增加不是吹口气就成的,是需要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才可以的,咱们国家现在开垦的农田比起后世来说还是太少,比如黑土地的北大荒,现在就还是一片荒地嘛;加之农机具和化肥的产量虽然逐步提升,但是受限于产能和运输,所以亩产提升缓慢也是正常的情况嘛。”
说到这里,小强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连忙开口补充道:“而且虽然我们一般都是认为,耕地面积大,就能产出更多的粮食,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粮食的产量是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的,比如在后世,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耕地面积,然而这并没什么用,其粮食年产还不到中国的一半,就这样居然还要向外大量出口粮食,这三哥的脑回路也是没谁了……归根结底嘛,就是印度农业的工业化比起中国差了太多,没有工业化的种植,就像一个因为浮肿虚胖的人,身体再重,也打不过别人。”
陈云副总理若有所思的说:“农业的工业化?指的是缺少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农机具还有化肥之类的东西吗?”
小强说:“农业的工业化的确包含了农机具和化肥,但是这只是一个的方面,实际上指的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通过工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的发展,以完善的工业体系,推动发展完善的农业体系,粉粹曾经的小农经济,通过完善的农田水利体系、集约化和适度规模化经营来打造所谓的工业化的农业。”
见到陈云副总理似乎不太明白自己的意思,小强解释道:“我们还是拿印度举例吧,我们都知道印度土地多,但是为什么这亩产一直上不去呢?首先,没有良种,而良种的培育就是考验这个国家的农业技术;其次,印度的种姓制度导致印度实际上还是处于一种封建状态下的小农经济,而小农经济本身就是和工业化的农业是背道而驰的;而工业化国家的农业,则完全不一样,首先,由有文化的技术人员和农民操控大型的农业机械完成施肥,播种,收割的全过程,土地被更好的利用了起来,产量自然就会提高了。”
见到陈云副总理点了点头,小强又补充道:“当然,工业化的农业也并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只是在特定时期下,能够提高产量,任何一套理论都像是一件衣服,只是适合某个年龄或者某个季节来使用,谁都不会穿着同一件衣服过一辈子吧?”
陈云副总理开口说:“恩,小强你这么一说我也就明白了,的确啊,农业的增长本来就很缓慢,而且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也摆在这里,就算是有扫盲班的存在,大多数人民还是不识字的,想一蹴而就快速追上后世的水平的确也不现实。”
小强说:“是啊,我们只要保证方向是正确的就够了,老想着一口气吃成胖子肯定会消化不良的,哦,对了,陈叔,历史上,包括在后世,也老是有些人对农业的发展阴阳怪气,我就记得后世有很多媚外仇内的人,动不动就拿历史文献里的或是夸大其词,或是个例,或是换算了度量衡单位的亩产记录来衡量建国后的亩产,然后得出来一个弱智的结论,说新中国亩产低,这实在是太荒唐了,其实就算是后世,我也遇到过那种张口就说自己家的土地亩产1000公斤,甚至吹牛说土地亩产2000公斤的,然而实际上,2015年全国平均粮食亩产也才不仅有353公斤,所以啊,陈叔,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内行只要知道自己方向没就好,千万不能听外行在那里瞎指挥,我们也不要给农业部太大的压力,毕竟现在我们的条件比以前可是好多了,农业机械在大量生产,良种技术也在研发,所以我认为啊,尊重科学,循序渐进的发展,才是最好的,千万不要听了一些人吹的歪风邪气,去搞浮夸风,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完成任务,这样可是会出事儿的!”
陈云副总理知道小强说的是什么意思,他拍了拍小强的肩膀:“你放心吧,这个事情我是了解的!”
小强这才放下心:“这就好了,我们共产党人,让老百姓吃饱饭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要吃的好!我记得以前听一个老人说,在建国前,因为生活在内陆,他二十多了都不知道鱼是什么,而靠着江河的人虽然能好一些,但是也不可能经常吃到鱼肉,到了1949年,全国水产总产量只有45万吨,平均算下来,每个人一年才能吃到2斤的鱼,而且缺乏养殖技术,很多人都觉得在池塘里大量养鱼简直就是幻想,但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科研人员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的研究总结出了人工养殖‘四大家鱼’的技术,可以说,后世人能够吃鱼吃到厌烦,体验到这种奢侈的快乐,依靠的都是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