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大家一定觉得,哎哟,这唐生智很有骨气吗?但是没想到的是,唐生智很快就“真香”了――当时耳朵日军见劝降不成,10日就开始对南京发起总攻,
12日,日军猛攻南京光华门、和平门,雨花台失守。下午的时候唐生智见大势不妙,于是果断下令撤退,随后就出城用预留的一艘汽艇渡江北逃,而其余部分国民党开会的高级军官更是在刚开完会后,便独自携带自已的金银财帛悄悄的逃过江――为了怕闹出大动静引起日本人的注意,这些军官根本没有通知自已所属的部队,这导致有的城外部队一直激战到13日中午也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直到发现城墙没有人防守了,才知道头头们早已经跑了。像国民党的王敬久、宋希濂等高级军官逃跑时,不但没有通知城外的部队,而且居然置城外守军于不顾,下令关闭城门,逃过江后由于害怕日军追击,还下令烧毁船只,根本不管部队士兵的死活。由于军官不顾士兵的大逃跑,使十几万国民党守军的士气顿时土崩瓦解,于是,士兵也大逃跑,绝大多士兵都往南京的下关跑,为什么?因为士兵们知道,那儿有他们军官们偷偷保留的船只!部下听说自己的长官往下关去了,也就都跟过去了。就这样,数万国民党军与成千上万的民众都涌向下关,可是,挹江门的36师却不放军队通过,因为他们接到命令,从下关撤退的只是卫戍长官部和36师。于是部队混作一团,后来甚至发生了内部的枪战。而其余部队因船渡江,原撤退计划未能实现,各军只得冬泳渡江,溺死者不计其数,不会游泳的只好脱掉军装混入百姓队伍。随后,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就爆发了。
在法庭上,唐生智作为证人将自己“守卫南京”期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和盘托出,矛头直指朝香宫鸠彦,而朝香宫鸠彦的律师则当即反驳:“当时被告人朝香宫鸠彦刚刚调动到南京,对那里发生的一切都不知情,作为曾经的皇室成员,虽然朝香宫鸠彦先生有用军衔和指挥权,但是他本身并没有下过任何屠杀的命令,甚至直到屠杀开始了,他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另外,这里有一份朝香宫鸠彦先生的日记,他在日记里详细的记录了当时的发生的的一切,请允许我给大家朗读……今天是12月2日,我已经名义上接替了松井石根的职务,但是尽管松井石根卧病在床,但是他依然是拥有着比我更高的指挥权,他对我说,作为一个刚接任的最高将领,我对这里(支那)的一切并不了解,所以应该暂时不要下达任何作战指令……而且众所周知,当时负责传达这一命令的是副参谋武藤章,而众所周知,武藤章和松井石根的关系非常好,两个人曾经一起检阅了进攻南京的日本部队,加之从这份日记的记录来看,下达在南京的屠杀命令的都是松井石根的个人行为!”
言毕,这名日本律师便将这本所谓朝香宫鸠彦的日记展示给了大家看,然后又双手交给了审判员。
“真是胡说八道!”
另一名审判员在翻阅了这本日记后,把自己交给了检察长,在低声商讨之后,审判员霍安林威严的说:“被告律师,你说这份日记出于被告朝香宫鸠彦之手,但是只是一份日记来当做证据实在是不够充分,日记本身就存在伪造的可能,而且考虑到自己在做一件误的事情,被告也可能会在日记里故意隐瞒一些事实,请问你是否还有其他的证据来证明被告并没有参与南京大屠杀呢?”
律师当即开口:“当然有,我这里还有一份朝香宫鸠彦写给自己朋友的书信,请允许我给大家朗读……虽然我到了南京,但是我根本就没有指挥权,只能整日待在办公室里看书,我的中国朋友送给了我好多书,足够我看上几个月的……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尽快回到日本……”
终于,审判员霍安林厌倦了这个律师拿着伪证振振有词的样子了,他直接用投影机展示了诸多相关的物证。
“我们暂且不提这份信件和日记的真伪,但是这是我们从美国方面得到的资料文件(其实是小强从后世带回来的影印资料),其中就有松井石根所下达过的所有命令,然而,在执行屠杀命令的时候,松井石根对此的记录为:‘我部攻城部队汇报后,朝香宫鸠彦王即签署了一道‘机密,阅后销毁’的密令,内容为杀掉全部俘虏!,该命令交由副参谋武藤章转达。”
一边说着,伴随着投影机切换胶片的“咔哒”声,相关的影音文件一张接一张的在幕布上闪过,而在场的各国记者也不断按下快门记录着这一切。
“这是日军第16师团师长中岛今朝吾(占领南京后任南京警备司令官,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30余万中国人中,死于他所指挥的第16师团之手的超过16万,是谷寿夫所指挥的第6师团屠杀人数的3倍!而臭名昭著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也是所属此人部队的下级军官!)于南京陷落的当天,曾在日记中记下了该部执行这一命令的情况:‘命令是由朝香宫鸠彦王下达的……由于方针是大体不要俘虏,故决定将其赶至一隅全部解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