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另辟蹊径(2 / 2)

听到这句话的萧将军笑了:“那还不是你小强鬼点子多?不过实事求是的说,还是你们后世人脑袋瓜活泛啊,这么多歪招,要让我们这些老古董去想,可是抓破头皮也想不出来哦。”

小强呵呵的笑过之后,又继续说:“总之,我们国家在发动机研制方面绝对不能走老路,不要搞飞机配套工程,最好是能单独成立一个机械工业部,来管理统筹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成立南北两家大的航发公司同时成立相关研究院所,并把配套厂独立出来,和研究院所结合,以后航发按照推力和用途和性质,分为大推、中推、小推、民用、军用、涡、涡轴等等,要让飞机去考虑适应发动机,而不是让发动机来给飞机配套作为附属品,在动力研制时期竞争,如果遇到技术难度极大的情况,就要在国家主导下进行合作攻关,另外,我们在研制和服役战斗机的时候,要尽量做到技术方面对敌人的绝对优势,而不是去跟踪对手的技术水平去追赶,要做到牵引别人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误导别人的行动――就像历史上美国人用高机动验证机诱导苏联使苏联走向过失速机动歧路,虽然说过失速机动可以让早期多普勒雷达脱锁,但是后来电子技术发展后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并且后来的战斗机发展也证明了,没有相应武器和飞控配套,单纯的过失速机动能力没有任何意义,你机动性再好,也比不过过载可以达到几十g的导弹。”

看过资料的萧劲光也点头认可了小强的说法:“就是嘛,我看飞机这个东西,在导弹被发明出来以后,就没必要过度追求机动性了,尤其是资料上的那种三代机、四代机、五代机,我看根本就没什么机会能用上近距离狗斗,这机动性的重要性应该放在隐身、雷达性能、稳定性等指标的后面才是――当然,这也不是说要放弃战斗机的机动性。”

小强点了点头继续说:“这回除了s之外,那边还给了我们涡扇-8发动机和原型jt3涡扇发动机,以及我国研制的运10和波音707客机的技术资料,我认为,我们在合适的时候,可以打着大型喷气军用平台的由头去和苏联合作仿制707客机,现在苏联人还没法解决涡喷发动机寿命和经济性的问题,如果可以获得‘美国的技术资料和样品’,赫鲁晓夫肯定会非常高兴,毕竟这对苏联的飞机设计建造帮助会非常大,肯定会压制党内反对和中国大规模军事合作的声音,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和苏联的飞机设计院进行合作,为以后苏联解体时候拉拢苏联的技术人员做准备。”

毛主席开口说:“这个运10,历史上不是下马了嘛?”

小强连忙解释:“我们国家的运10是基于研究波音707的基础上优化结构设计的产物,历史上我们的运10气动设计本来就吸收了来自英国的技术,结构设计和系统综合在参考美国技术的基础上、,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后来因为材料和工艺问题导致了结构超重,工艺不合格造成的安全问题,这才导致这个项目的最终下马――虽说后来我们的材料工艺提高了,但是运10这种飞机又已经落后时代了,不过呢,放在50年代,我看,技术人员更多的苏联和我们的合作下应该是可以完成仿制的――我记得历史上苏联人在获得迫降的b-29之后,就对其逆向工程的研究,直接让苏联的航空工业水平提高了一个台阶,后来的图-4轰炸机的性能就很能反映出苏联航空工业水平的提升了,所以在发展大飞机方面,我看苏联人绝对不会反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