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缘缅求立(2 / 2)

小强叹了口气:“毛主席,您说的对,我实在是有些太理想主义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存在乌托邦的,所以我们才要坚持斗争,勇于自我斗争。”

这个时候,小强想到了一个事情,于是开口说:“主席,我看过资料,现在李国辉在缅甸的部队虽然看上去搞得有声有色,还把缅甸军打的抱头鼠窜,但是其部队内部问题也是很严重的,首当其冲就是作为团长的李国辉和担任参谋长的老乡何永年关系密切,这导致副团长卢维很是不满,认为两个人总是针对自己;尤其是何永年那个人比较贪心,经常贪污经费,有段时间都闹得部队的基层士兵要起义了,而且何永年嘴巴也没个把门的,经常是想到什么说什么,甚至被解放军俘虏的事情也拿出来炫耀,所以后来卢维就经常在开会的时候痛斥何永年把自己被俘的经历当做光荣事迹告诉大家,不知羞耻;这就导致他和李国辉以及何永年的关系越来越僵,后来李国辉就借口卢维煽动投降,破坏军队团结,随后将卢维枪杀了,而且这还没完,卢维的夫人王秀书随后也被枪杀。”

说到这里,小强顿了顿,试探性的说:“所以可见这李国辉本身也算不得什么好人,所以我认为以李国辉占领的这部分缅甸地区为跳板,以达到逐步影响并且控制缅甸的方式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李国辉这种人我们还是不要太信任为好。”

毛主席点了点头,让小强继续说出他的想法。

小强沉思片刻,继续说:“缅甸自从摆脱英国殖民以后,就选择了西方的民主制度,但是其实我们都知道,这种民主制度根本就不适合缅甸这样的国家,所以历史上从1962年开始,缅甸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军事政变,到了后世,缅甸基本就是一个标准的军政府,而且就算这样,缅甸实际上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统一,国内各个行政区域支离破碎;到了2000年以后,缅甸基本是靠吃‘百家饭’活着,今天卖给中国一些木材,明天接收一点日本援助,帮着日本喊喊口号,不过总体来说,政策还是比较亲近中国的――因为只要领导层脑子好用,就知道缅甸想过得好,就必须要依附中国;而中国也需要缅甸这个地区来拓展发展空间,同时锁死印度,所以我们和缅甸接触,拉拢缅甸,控制缅甸,是势在必行的。”

说到这里,小强想了想,小心的说:“我的看法是,一方面,我们可以私下里用武器和物资来支持李国辉,但是也要慢慢削弱他,如果时机可以的话,最好能先清理掉这个队伍里的不安定因素,将他们改造成一个听党指挥的部队,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加强和缅甸在各个方面的合作,甚至可以让李国辉的部队来作为催化剂,让缅甸向我们求援,这样,这支部队就变成了套在缅甸脖子上的项圈,他们听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放松一下,一旦不听话,就收紧,让缅甸不敢造次――而且这样做,缅甸在国际上也有苦说不出嘛,毕竟这是你们国家的‘内政’,我们也不好多干预。”

其实这个时候,毛主席已经制定好了未来对印作战的事情,毕竟缅甸的位置实在是太特殊了,他们紧挨着印度的东北邦,而东北邦本来就是有着极强的独立倾向的,所以只要能够拉拢住缅甸,我们就可以直接与印度东北邦接触,这样在未来的中印战争时,我们就可以三面出击,在锡金截断印度本土和东北邦的联系后,通过缅甸来支持东北邦的独立。

就这样,很快投诚后“戴罪立功”的李弥便带着十几名解放军战士进入了缅甸,开始于李国辉进行了联系,而和历史上一样,在见到李弥后,李国辉并没有任何不肯交权的态度,反而表示,既然共产党不计前嫌,那我还有什么好说的――我是中国的军人,我服从上级的命令。

随即,从1953年开始,中国便在暗地里支持着这支部队,一方面提供物资支持,并且派遣政治合格的同志配合李国辉清理部队内部的危险分子;一方面则开始接触缅甸政府,展示友善,而此时缅甸的领导人巴宇刚摆脱英国的殖民,在国际上非常渴望朋友,自然对与中国的外交表示欢迎,随着时间的推进,到了1956年以后,虽然缅甸国内的形式还是很动乱,但是在得到中国援助的物资后,和中国的关系一直保持不断升温。

而中国,也因此可以通过缅甸这条线,接触到了此时还相对稳定的阿萨姆邦以西的那加兰邦(此时尚未从阿萨姆邦划出)和特里普拉邦,而此时已经和印度人爆发多次摩擦的那加兰邦一开始对中国解放军的代表表现出了很强的敌意,因为多年的殖民统治让这个地区对外人一直抱有很深的成见,但是很快,在中国方面为其送去的粮食和物资后,这个由数百个村庄组成的那加兰邦便对中国敞开了双臂,甚至在当地过节的时候,也会邀请解放军一起参加;而来到这里的政治委员们也借着机会给当地人灌输“我们都是黄种人,我们是一样的,印度人长得和我们不一样,所以欺负我们。”

的反抗思想,这让本身就对印度人没什么好感的那加兰邦人的反抗情绪与日俱增,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特里普拉邦,作为中国蒙古人种的特里普拉邦,在得到了中国的支援后,更是很快的就拉起了一支队伍,在中国军人的训练下很快就有模有样了起来,就这样,时间到了1958年的时候,印度的东北邦已经在中国的影响下,或多或少的都萌生了从印度独立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