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制造业转移(2 / 2)

说着,小强顿了顿,抬头看了一眼总理。

“其实这种制造业转移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比如这第一次制造业转移就发生在20世纪初,英国将部分“过剩产能”向美国转移;第二次在20世纪50年代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战败国转移;第三次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四次,是在80年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中国进行转移,也就是我刚刚提到的这个――从这里不难看出,其实这种低基数高消耗产业本身对于那些‘有钱’、‘有技术’的国家而言,都是嗤之以鼻的,但是对于很多有人口和教育优势的穷国而言,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虽然这种高消耗的产业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但是比起饿肚子而言,大家还是会选择满足眼前的利益――而且既然已经有了四次制造业转移,那么就会有第五次、第六次转移,如果你不赶上这班车,天知道下次制造业转移是什么时候。”

总理说:“小强,所以你的提议是,将我们国家一些高消耗重污染的制造业转移到朝鲜?”

小强笑了笑:“是啊,其实我原本的计划是等到六十年代中期再考虑制造业转移,不过既然现在朝鲜经济这么差,我看他们是熬不到60年代了,与其让他们这么耗着,不如把这些低端产业交给朝鲜,又促进了朝鲜的就业,也让朝鲜能够赚上一笔嘛,而且,咱们国家马上就要建国十周年了,之前陈副总理跟我说过,第一批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的学生已经要参加高考了,我们国家教育部最初制定的计划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必然会出现短暂的年轻人用工荒,既然如此,就不如将这些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给朝鲜,而我们只做相对高级一些的制造业。”

周总理笑着说:“小强啊,还真有你的,我这问题提出来,你这么快就给出了这么好的建议!”

小强谦虚的说:“总理,我这也是仗着穿越的知识才敢这样讲的,如果不是有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我可没办法提出这样的建议。”

说着,小强又继续说:“我建议,我们依旧可以以贷款的方式,将一部分密集型劳动产业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交给朝鲜,比如这种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如化工业的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以及染料和染料中间体,各类助剂、塑料、农药、橡胶和粘胶纤维等,这些产业的一些基础生产和粗加工部分我们完全可以转移给朝鲜――这种产业虽然一例外的都是高污染的行业,但是利润也是最为丰厚的;同时还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产业需要的就是人,哪怕是文化薄弱、甚至没有文化的人,经过培训都可以进入工厂进行生产――咱们国家最近几年不断从现代那边接受新的工厂和技术,生产制造在国际上更受欢迎的产品,然而我注意到,这些出口的轻工业商品居然有85%是倚靠未来提供,我们只是做了个二道贩子;只有15%不到是我们国家自行生产,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适龄的劳动力虽然很多,但是退伍的军人大多数被安排到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国家的基础建设,年轻人呢,又多半去了重工业的工厂,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又全部在学校,最后剩下来的劳动力在面对自后世1000余种数目繁多项目庞大的密集型产业时,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如把那些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的密集型产业交给朝鲜,而我们则适当的将利润分给他们一些,这样达成一个双赢的局面,到时候我们出口的产品更多,赚的也更多,而朝鲜也分了一杯羹,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