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小强就感觉心脏猛地跳动了一下,心说我刚说完要处理那些跪地的公知们,就有人大代表提出提案了?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嘛。想到这里,小强脸上浮现了一抹笑意,而一旁的周总理见状也笑着说:“小强,光是看个标题你就开心了?你慢慢看内容――这个提案我和主席都看过,觉得是可以采纳的,等今年的会议讨论后,在相应修噶附后,就可以进行立法了。”
小强笑呵呵的打开提案看了下去。
“……关于《英烈保护法,我建议,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对英烈事迹、墓地、纪念馆、纪念碑等遗址的保护工作,该项目由国家拨款……决不允许,任何人、组织以任何名义诋毁、侮辱、篡改等手段亵渎、质疑国家英烈,违者严惩,并且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关于《国家叛徒惩戒法(暂定),我建议,通过法律条文,明确对于抗日战争前后以及今后任何时期爆发的对外战争中,里通外国、作恶多端的汉奸、叛徒的追诉和惩罚,不应设定法律有效期,终生追缴、哪怕就是还有一口气,都得押到法庭上受审……而且对于叛徒的叛国行为不应该局限在行为上,任何人或组织,在战争时期,发表叛国或是投降的言论;或是在和平时期发表误言论,以任何形式侮辱污蔑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都应该根据法律,依照严重程度不等,予以警告、拘留或是承担刑事责任……同时,明确规定对于历史上已经明确定性、定义为汉奸叛徒的人物、组织,任何人、组织不得以任何名义为之张目叫屈,搞纪念炫耀。(如果该人物或是事件确有存在争议,请拿出具体证据来给有关部门,按相关程序进行平反,谢绝在未经国家认定之前,通过任何途径信口雌黄胡说八道)……”
越是读下去,小强就越觉得这个提案的代表想的长远――提案中提到的这种人在后世可并不少见,张口“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历史”,闭口“你知道的历史是被篡改的”,公然推销自己的一套理论,为一些历史上的汉奸鸣冤叫屈,甚至为一些残害共产党和爱国人士的特务鸣冤,为他们向国家索要“老兵补贴”;如果国家不给补贴,就在网上说国家忘记了“老兵”;给了补贴,则更恶心人,想到这里,小强合上了提案,开口说:“总理,我同意这个提案,对于那些发表卖国言论的,我们也应该根据严重程度予以警告或是依法进行处理――我认为,能讲出这种话的人,本身就是潜在的叛徒,一旦爆发战争,他们肯定是第一个卖国的――一个真正爱国的人,应该知道什么样的话可以说,什么样的话不可以说,国家有问题,有误,可以提出来,但是不能吹毛求疵,或是没事儿找事,也不能只是从自己角度出发,不考虑大局,我想,任何一个思维健全的成年人,都应该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发现问题应该去思考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如何更合理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提出问题,不去解决,或者干脆把问题抛给别人――提问题最简单了,长个嘴就可以嘛,实在不行吹毛求疵还不会吗?但是怎么样解决问题,才是最难的,这也是后世很多公共知识分子的软肋――他们最擅长提问题,然后给出来一个非常扯淡的解决办法,你不按照他的办法去做,那你就是懒政,反正论这么说,他们都是最有道理的。”
说到这里,小强想了想,开口说:“就比如我以前遇到的一个事儿吧,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当时出租屋楼下有个菜市场,每天早上进车出车还有叫卖声惹得人心烦,大家都觉得没办法睡懒觉,然后就有人窜动起大家来,要大家一起给市长热线打电话投诉,希望市政府能够把这个菜市场关停或是搬走;但是呢,附近的居民,尤其是一些上年纪的居民就不同意我们的做法,他们认为自己家离着菜市场还有段距离,噪音影响不到他们,但是菜市场搬走了,他们买菜就不方便……最后直到房租到期了,我们搬走了,这个菜市场也没有动,但是我的同学就不耐烦的抱怨,说市政府懒政,如何如何……结果没过几年,这个位置变成了一家超市,而原本的菜市场也搬走了,其实仔细想想,问题提出来简单,但是要解决则需要时间,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不合自己意,就是有问题……当然,这也和某些地方确实存在懒政有关,但是提建议的时候不考虑实际情况,这本身也是有问题的嘛。”
喝了一口水后,小强继续说:“总理,我觉得这个代表的提案就很好嘛,我们就拿残害杨靖宇烈士的四个叛徒来说――1940年2月23日下午,杨靖宇烈士牺牲的时候,日方的记录显示,当时讨伐队已经抵近杨靖宇将军所在位置一百米至五十米左右,已经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随即杨靖宇将军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持平手中匣子枪,厉声怒斥:“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
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随即将军高大的身躯仰面倒在一棵拧劲子树旁,鲜血染红了雪地。杨靖宇壮烈殉国,年仅35岁。”
“然而,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到这次战斗的叛徒足足有四个人,第一个叛徒就是程斌,他是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他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日军随后就任命程斌当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将杨靖宇部队逼入绝境。程斌投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毁了70多个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一夜之间,杨靖宇部队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要知道,这密营可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营地,储存有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赖以生存的物资。这也是杨靖宇将军的一个独特创造,更是东北抗日联军孤军对抗日寇长达14年不败的重要原因。叛徒程斌不会不知道这个密营对东北抗联的重要性,但是为了自己的饭碗,这孙子带着人,将蒙江县境内的70多个密全部破坏殆尽,一夜之间,杨靖宇将军就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