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赫鲁晓夫增加了军费,肯尼迪认为美国在西柏林方面绝对不能退缩,西柏林是抗苏焦点,绝对不能重演绥靖政策,或是被苏联人吓住,随后,肯尼迪就要求国会增加32.5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征召部份后备役人员及国民警卫队入伍,扩大民防及修筑防空措施,顿时美苏关系再次紧张,史称第三次柏林危机。
随后,在1961年8月13日,苏联及东德便开始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从15日起沿东西柏林分解线在东柏林境内筑起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入东柏林都需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这一举动令西方国家措手不及。但除发出警告外,不得不把柏林墙的事实加以接受。柏林墙既已筑起,赫鲁晓夫便在同年10月10日苏共22大正式取消英美法于12月底前撤出西柏林的期限。
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协议,恢复一系列试验。肯尼迪虽看出苏联虚张声势,但也不甘示弱,在九月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军备竞赛又进入新高潮。
写到这里,其实我还想赘述一句,虽然历史上,从东德逃往西德的人数以百万计,但是同期也有大量西德人逃往东德,从1949年到1989年,有100万人从西德人迁居东德,约为东德外逃者的三分之一。根据联邦德国的统计,仅在1950年到1968年,就有43.5万人从西德迁居东德。而根据东德统计,这18年中有65万西德人来投奔。1954年,7.8万西德人迁居东德,其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家人。即使在修建柏林墙的1961年,仍有3.4万西德人迁居东德。从1961年到1989年,年均约有1万西德人投奔东德。
这其中的原因非是以下几点:首先就是逃到东德的西德人很大一部分是穷人,当时的西德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底层人民的福利待遇是远远不及东德的,所以很多西德的穷人看中了东德的高福利,认为东德实行的医疗、教育、房产福利是有益于穷人的,至少要比西德更好,所以他们便义反顾的逃到东德;除此之外,一些原本逃到西德的人,很快就发现他们在西德的生活还不如东德,作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西德奉行的是类似适者生存的法则,如果你个人能力不够强,是活不下去的;加之对于底层人民的福利待遇少得可怜,所以一些曾经认为西德是天堂的东德普通人在来到西德,并且看到了真实的西德后,便开始怀念东德的生活,很快就又选择逃回东德,有数据统计,在从东德投奔西德的300多万人中,有50万人因为失业、生活压力过大等而对西德失望,又回到了有福利,且没有失业的东德,实际上,后世的德国总理默克尔都承认,她在皿煮德国的生活更简单也更舒适,联邦德国的人一直都对皿煮德国有着固有的偏见,但是作为孩提时在皿煮德国长大,并且见证了柏林墙的倒下,德国统一的默克尔而言,皿煮德国和联邦德国到底哪个更好,也许只有像他这样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有资格评说。
但是归根结底,历史上从东德逃往西德的人口还是要更多一些,这也和当时苏联在东德推行的政策有关,二战结束后,苏联认为对于德国应该实行“去工业化”,这样一举粉碎德国再次崛起的可能,随后,苏联便在东德执行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将东德的所有工业设备拆走,然后分给了东欧各个在苏联控制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这种行为自然就导致东德大量工人失业,毕竟人家要的是你的工业设备,又不要工人;这样的变动对东德的影响很大,这让很多东德人认为东德变成了苏联的傀儡,一些资本家以及工厂主便连夜逃往西德;比如本来萨克森就是德国的工业重地,当地的奥迪(奥迪标志的四个圈分别代表了萨克森的四个汽车和零配件厂)在战后迁到了美军占领区拜仁州,而与此同时,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却大大的刺激了欧洲的经济,西德的经济也迅速的好了起来,很多东德人见状,自然就坐不住了,这也是导致东德人口迅速流向西德的原因。
当然,在1949位面下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虽然这个时空下的苏联依旧拆除了大部分东德的工厂,但是中国也在1951年以后开始向东德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发出了邀请,只要愿意来中国工作的德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中国方面就给他们开出远超欧洲同行的工资,并且提供住房;同时,中国也陆续和德国展开了除了军工外的全方面合作,两国在汽车制造、机械加工、轻工业等方面共享了大量技术,这使得整个东德的经济凭借着中国的物资和食品迅速的腾飞了起来,不缺吃不缺喝不缺住房,且文化产品和科技产品又远超欧洲其他国家,东德人民还有什么理由逃去西德呢?更不要说那些一直活跃在边境上,以倒卖中国商品大发横财的东德掮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