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溥仪着急的样子,章师钊打趣道:“主席,您看溥仪,为了早点工作,急成什么样子了?”
毛主席也笑呵呵的说:“溥仪啊,你不用着急,先回去休息一下,调整一下状态,熟悉熟悉新中国,等过完年再去上班!”
程潜也说:“是啊,溥仪,你就听主席的吧,而且植物园那边也需要时间进行工作安排嘛,你那么急匆匆的去,人家没啥工作安排你,到时候岂不成了换个地方继续待着嘛?”
见到在座的人都这么说,溥仪也知道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这个时候,小强开口说:“主席,我建议这植物园的工作嘛,溥仪先不用太着急去,毕竟现在离着春天还早着呢,眼下倒是有一份工作也挺适合溥仪的。”
毛主席笑着说:“小强啊,你说说看,是什么工作啊?”
小强也不含糊,直接说:“当然是去中央文史研究院工作了,既然现在台湾已经解放了,所以可以着手编撰清史了,现在很多清朝的档案文献都保存的很好,但是很多地方还是需要亲历者予以订正的,如果溥仪能够参与到这项工作里来,那一定会让清史的编撰更加客观和真实。”
其实小强提议让溥仪去修清史还有个原因――后世的中国因为台湾尚未解放,所以对于清史这一段,一直停留在史稿状态,而且后来的一些事情发生,也导致很多资料都流失了,加上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清朝遗老也都不在人世了,所以编撰修订清史也就越发困难了。
听到小强提议要自己参与清史的编撰,溥仪心里咯噔一下,随即脸上也露出了难色,历史上,其实郭沫若也曾经邀请过溥仪去编撰清史,但是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问题:首先,清朝前期和中期,从皇帝到大臣的统治阶层交流的语言全部都是满语,那个时候满清刚刚入关,统治阶级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提防汉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反抗满人,所以在交流传统机密的时候都是用的满语,有些汉族大臣只有会满语,且表现出了忠心,才可以破格升入核心阶层,所以在当时会不会满语很重要,自然,那段时间清廷的所有重要文件也全部是由满文书。可是后来,乾隆皇帝非常推崇汉族文化,自然而然,下面的那些满族大臣也纷纷投其所好,大家一起学习汉语,渐渐地,这些统治阶级平时交流也改用汉语,还觉得这是时尚,再加上汉族与满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很多满族用语都汉化了(类似今天称呼公交车为巴士),而溥仪幼年的时候虽然按照“祖训”的要求,受过满语教育,但是当时清政府早已经快变成摆设了,很多人对所谓的“满人祖训”早已经带着敷衍的情绪,再加之溥仪比较贪玩,所以他满语学的并不好,只会一些日常的交流,比如说:“伊立(起来)”,再复杂一点的满语,溥仪就完全不懂了。
所以自然而然,清朝早期用满文书写的一些机密文件,就算摆在溥仪面前,溥仪也根本就看不懂。
其次,历史的研究都比较的客观,不允许任何夹带个人感情的美化或是丑化,溥仪作为爱新觉罗的子孙,就算他能自己做到公正,但是肯定也会有人质疑,所以在听到小强的提议后,溥仪支吾了一下,最后缓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听到溥仪亲口说出自己的担忧,小强开口说:“溥仪啊,你担心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现在组织信任你,交给你这个任务,你怎么就打退堂鼓了呢?而且这清史又不是你自己在修,还有很多其他同志在帮忙嘛,尤其是在一些细节上,其他同志肯定不如你这个一直生活在故宫的人懂的多,你不说,我不说,最后研究人员就只能自己推测了,难道你希望后人在看清史的时候,看到的通篇都是‘也许’、‘大概’、‘可能’吗?”
小强这番话让溥仪着实有些紧张,最终他还是点了点头,同意了。
这个时候,主席注意到溥仪似乎有点喜欢吃桌上的剁椒鱼,于是便用勺子给溥仪分了一块沾着辣椒的鱼肉,然后对溥仪说:“这个剁椒鱼很好吃的,你多吃一点,以后到了文史馆,要好好地做,历史是容不得私情的,有一是一,有二是二,让后人给与公正评价才是修史的意义。”
溥仪连忙拿起碟子接过了主席分给自己的鱼肉,然后连连点头:“是,我一定认真配合文史馆的同志,修好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