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
刘亚楼笑了笑:“所以啊,咱们当初把试飞院地址选在这里,算是对咯。”
“刘叔,今天试飞的就是咱们国家自研的歼轰-9吧。”
见人到齐了,小强和刘亚楼便一起朝试飞场地走去,阳光洒在刘亚楼的大檐帽和肩膀上的一瞬间,小强似乎觉得有点恍若隔世――这个老革命身上穿着来自后世的新军装,时空也仿佛在这一瞬间扭曲了一般。
刘亚楼没注意小强表情上的变化,他笑着说:“小强,你知道的,这歼轰-9项目开始于1950年1月的‘关于下一代先进多用途战斗机计划’论证,随后中央就决定自研二代战斗机(美俄标均为标2代),1951年研发团队在研究了了东风107方案、以及歼-8ii和歼轰-7a实物及技术资料后,决定以歼轰-7a气动布局为基础结合新技术、新设计,来改进其低空低速飞行性能。并且在1952年8月,将全尺寸样机制造完成,并进行汇报展示,那天小强你不在这边,所以没看到三机部正式发文将新型飞机命名为歼轰-9的场面啊。”
刘亚楼接着说:“1953年,歼轰-9开始工程研制,并且在同一时间,地面模拟和成品配套研制、以及地面模拟实验也在进行,随后便开始进行歼轰-9四架原型机的制造,然后就是吸收后世经验开始按部就班的进行研发和修改,终于啊,今天就可以进行原型机的试飞工作了。”
此时,小强已经跟着刘亚楼司令员,以及试飞院的技术人员来到了试飞院的跑道,远远的看到那架即将试飞的歼轰-9停在一号跑道的尽头,同时另一架作为学习和参考而采购来的双座型歼-7s(双座型)则停在二号跑道旁边准备伴飞,这一次她将担任伴飞和摄像的任务,而稳稳停在那里的歼轰-9原型机则周身刷满了中国验证机那标志性的锌黄色防锈漆,除此之外,飞机机身上还涂装贴着加速度测试贴纸,各个接缝处还喷涂了显眼的浅绿色漆以方便观察,此时,来自飞机制造部门的同志正在对这两架飞机进行起飞前的最后检查,一帮人忙上忙下的,看着好不热闹。
看到这一幕的小强忍不住长舒一口气,心说,这歼轰-9还好不是仿歼-7和歼-8的白底彩色箭头涂装,不然简直法直视啊……看来自己的努力还是有成果的,现在空军已经摒弃了这一时期苏系那土得掉渣的涂装,所有服役的战斗机都已经统一刷上了灰色的涂装,后世那绿头白身的土鳖涂装,估计要在这个位面彻底消失了。
“小强啊,我们去观礼台吧。”
刘亚楼看到小强在发呆,知道他肯定又在想事情,于是拽了一下他,示意大家一起去观礼台。
“哦,好的。”
小强点了点头,跟着刘亚楼司令员一起朝着设在跑道一侧的观礼台走去,一边走着,小强一边环视这身边的这些技术人员――好家伙,屠基达居然也在,徐舜寿居然也在!而他们后面还有几个年轻的面孔,小强定睛一看,居然连薛炽寿和宋文骢也在,看到这些大能和未来的总师,小强内心忍不住吐槽:“卧槽,这歼轰-9太牛了,新中国所有飞机设计行业的佼佼者居然都参与了设计和研发,再加上后世的技术和经验……啧啧,看来资料上的那些纸面数据,还真的是没印啊,有这些人在,什么飞机设计不出?而且设计这款飞机的经验,还可以应用到后续的飞机设计中……看来,以后还会有更多惊喜等着我呢。”
前面介绍过,薛炽寿和宋文骢是歼10父亲一般的存在,可以说,没有这两个人就没有歼10,但是这屠基达、徐舜寿又是谁呢?为了避免的大家说我水字数,我就简单介绍下:
屠基达是浙江省绍兴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飞机设计专家,曾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总工程师、飞机总设计师,高级顾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航空金奖”。
徐舜寿同样也是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曾任西安大型飞机设计研究所技术副所长、所长兼总设计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上校军衔,徐舜寿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主持、组织或亲自设计的飞机有歼教-1、初教-6、强-5、歼-6、轰-6、运-7,是中国航空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飞机的疲劳寿命等。
所以有这么多厉害的专家在,这歼轰-9真是想不厉害都不行啊。
待到大家都落座,并且试飞员也已经抵达现场后,试飞仪式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