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曹小强的名字,娜塔亚显得很激动,嘴里的俄语语速也明显加快了很多,这可让临时客串翻译的弗兰克有些头痛,期间好几次打断了娜塔亚的话,然后再结结巴巴的把她的话翻译给了小强。
“我很喜欢看曹部长您拍摄的电影,还有您所有的音乐作品,我都购买了磁带和唱片……”
“谢谢,谢谢。”
小强有些不好意思的和娜塔亚握了握手,结果没想到的是,娜塔亚突然转过身,向自己的学生们招了招手,用俄语把大家都叫了过来。
“姑娘们,他就是《花木兰、《白蛇传的编剧曹小强同志!”
这一下不打紧,倒是真的让小强感受了一下后世明星一般的待遇――几乎是一瞬间,小强就被这些小姑娘团团围住了,耳边都是叽里咕噜的俄语和有些不太标准的中文“你好”,连弗兰克的翻译都跟不上了这些女孩儿的提问。
“曹同志,您接下来还会再拍什么电影?”
“曹同志,我刚才看到‘花木兰’本人啦!她是主持人吗?还有,您下一部电影还会让她做女主角吗?我最喜欢她了!”
“曹同志,您能不能以苏联为背景写一部电影的剧本呢?”
“曹同志,我听说我们苏联要和中国一起合拍新的电影了?这个是真的吗?”
“曹同志,《花木兰后来发生了什么?花木兰回家后,嫁给那个将军了吗?”
被这些女孩儿簇拥着的小强尴尬的摘着自己知道的一一回答着,好在娜塔亚及时出来解围,才总算是把小强救了出来。
“哎,这苏联姑娘真是热情啊。”
小强苦笑着对弗兰克说:“要是没有墙挡着,我差点就要被挤出中央电视台的大楼了。”
“对不起啊,我的姑娘们都太喜欢看中国的电影了。听说公众号a(1)(9)(4)(9)xxi能每天更新,输入的时候去掉括号。”
娜塔亚说:“中国的动画,漫画,她们都喜欢的不行,上次我们在莫斯科大学演出的时候,观众里有好几个中国学生,散场后都被她们围住问了好久关于中国的事情呢,那时候中国的动画《机器猫刚在苏联上映,这些姑娘就缠着中国的小伙子,问他们平时是怎么用筷子吃饭的,中国真的有那么神奇的机器猫吗,甚至还有的姑娘把自己家的地址都留给了那些中国小伙子,希望他们能够写信给自己。”
小强没想到历史居然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虽然历史上,中国在苏联的留学生确实发生过跨国恋这种事,但是大多数苏联的姑娘其实是对中国人没什么感觉的――毕竟中国人大多数内敛,而且这些来苏联学习的年轻人,论男女,都是带着政治任务的,不敢把宝贵的事件拿去亲亲我我,成天泡在图书馆里的中国人和同龄的苏联年轻人接触的那么少,又怎么能认识呢?
加上当时在苏联普遍的宣传里,有意意的将中国描述成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兄弟(当然,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就算有苏联的姑娘喜欢上了中国小伙子,一想到要跟着他回到中国,很多人也会打退堂鼓;而喜欢中国姑娘的苏联小伙子也明白,人家中国姑娘毕业后不可能留在苏联,所以既然恋情肯定没结局,还还有什么必要开始呢?
(这里补充一下,其实当时有一些赴苏联的留学生,确实遇到过苏联情报单位的收买和渗透,其中就包括一些俄罗斯的“燕子”以恋爱为名,对中国学生进行洗脑和渗透。)
更何况,那时候普通苏联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和自己国家文化截然不同的生活,所以给中国男孩儿/女孩儿留联系方式,并且此后一生将要生活在陌生的中国?大多数苏联的年轻人可没有这个心理准备,大家就像是平行线一样,完全没有交汇,苏联青年也懒得去理中国青年,更不要说去欣赏中国的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