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呀,老师,你又没有去过中国!”
另一个女生也这样说。
“啊,是这样的。”
若松一郎伸出双手做处下按的动作,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我们都知道,在十年前,苏联人成立了华约的经互会,其目的是促进华约生产专业化和相互的协作,中国虽然并没有加入经互会,但是却一直和华约诸多国家在进行着贸易,我认为这是很聪明的举动,这极大的增加了中国商品的出口数量,尤其是在中国商品质量极佳的前提下的……我们之前在课堂上也讲过,当一个国家对外出口增加,且大于进口时,那么就是所谓的贸易顺差,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就会升值,而此时,相对而言,其他国家的货币就是贬值了,也就是说,这个出口国的经济会非常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自然变好。”
“就像是美国一样。”
一个坐在前排的学生苦笑了一下:“美国对日本就是贸易顺差,所以我们日本人就是美国人的奴隶,我们每天工作,然后购买美国人的商品……。”
“是这样……”若松一郎咳嗽了一下缓解了一下尴尬,然后继续说:“其实我们也能从身边出现的中国商品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进步,我们都知道,中国商品的成功是法复制的,他们从设计理念,工业精度,价格,等等方面都完全超越了日本和美国,这就导致他们的出口是必然大于进口的,而且短时间内,这种情况法改变,所以尽管我并没有去过中国,但是仅凭这一点,我就有十足的把握认为,中国的经济一定超越了日本,甚至可能超越了苏联――因为工业产品的利润是很客观的,就像最简单的手电筒,其商店价格大概300日元,但是成本呢?只有60到100日元左右,剩余的则是利润,那么我们想一下,中国出口的那么多工业产品中,电视机,收音机,微波炉……其成本会多高呢?他们又能够赚到多少钱呢?”
在场的学生们瞬间面露惊恐,一个学生忍不住说:“我家里刚刚买了一个中国产的电视机,还是我父亲通过朋友才买到的!花了足足十万日元!但是这样也比美国的十五万元的电视机要便宜。”
“那么其中至少有四万日元是作为纯利润进入了中国人的口袋。”
若松一郎笑着说:“据我所了解,中国商品在日本是供不应求的,仅是东京市,每天至少会销售出上千台中国的电器,我们假设一台电器中国人的纯利润是三万日元吧,那么仅仅只是一天,东京市购买中国家电就是一千万日元,整个日本呢?还有中国的其他商品呢?除此之外,朝鲜,苏联,德国……这些没有受到出售禁令(日本为了阻止中国商品的销售,已经颁布了禁止中国商品销售法案)的国家只会卖出更多的中国商品,即使是按照最少的数量估计,也许中国一天的纯收入也将达到二十亿日元以上,约合1千万人民币。(1959位面人民币兑换2020位面人民币汇率约为1/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