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坦克的改进应该谨慎一些,否则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您的方案大体上还是可以的,但是……”等苏联专家维克托说完了自己的提议后,中国617厂的专家举起手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就现阶段来说,t-54/55坦克整体设计是非常先进的,但是车体较小缺乏改进潜力,所以您提出的改进应该谨慎,实际上是奈之举,如果最初在设计t-54/55坦克时就预留出了升级空间,那么我们又何须选择‘慎之又慎’的道路呢。”
这一番话让在场的很多来自东欧国家的专家和军官忍不住小声交头接耳起来,而刚刚发过言的苏联下塔吉尔厂的专家脸上也流露出了些许不满,他盯着眼前这个年轻的中国专家,忍不住泛起了嘀咕。
“你这个年轻人,才玩了几年坦克?你又懂什么?挑毛病当然谁都会,但是你能搞出更好的坦克再说吧!”
而这个年轻的中国专家也不在乎苏联专家维克托的表情,继续说着自己的看法:“苏联专家的方案可以说很现实,但是我前面说了,t54本身就没有预留升级空间,单纯增加护甲只会增加坦克重量,这对坦克性能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炮塔增厚装甲重量后恶化了炮塔不平衡问题,更何况还有车体增加的装甲,会增大车体前部重量和对底盘前部的压力,我认为至少以这种形式来‘升级’坦克的方案,还需要商榷的,八年前,我们在朝鲜战争末期的釜山装甲战时,也曾经尝试搞过类似的改装升级,但是结果就是改装后的坦克底盘炮塔、悬挂系统更容易损坏;最后只是在最近几年,采用了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来适当提升坦克防护力,所以我不太赞同苏联专家维克托的方案――在t54基础上敲敲打打,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说着,中方专家
用幻灯机打出了一张朝鲜战争时期的改装59式坦克的照片,而在照片的预测,则以俄文和德文的方式标注了相应的改动资料。而在场的多国专家和军官在看过这个资料后,也纷纷点头,似乎认同了中国同志的看法。
见自己赶工出来的方案被推翻了,苏联的专家笑了笑,也不再说话,只等着中国或是其他国家的专家提出新的方案再说。
“我们的看法是,在t-54/55
坦克车体基础上,拉长车体,甚至可以考虑增加负重轮,并改进装甲布局,和炮塔设计以提高防护力,例如新式的复合装甲,以及必要的反应装甲。”
说着,他示意工作人员用幻灯机放出一张设计草图。
“这!”
看到这张草图的维克托眼睛瞬间变亮了,他扶了扶自己的眼睛,然后忍不住对身边的苏联同志嘀咕了一句:“这不是430工程坦克吗!”
维克托身边的助手也惊讶极了:“这……这和我们的430工程太像了!不过……不过细节上还是有变化的,尤其是炮塔,中国同志的炮塔没那么低矮――我认为这应该还说明不了什么,也许只是碰巧而已,毕竟中国同志也拥有t54坦克的技术嘛,在此基础上搞出衍生坦克来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维克托有些怀疑的看着幕布上的坦克设计图,点了点头,然后又不信任的摇了摇头。
原来这个430工程是苏联在1953年到1957年研制的用以取代t-54坦克的中型坦克,曾经制造了几辆原型车,由于苏军较为强调核条件下的战斗力,所以该项目于1961年终止,转而发展432工程,也就是t64坦克,但是他当然不知道,这次中国提出的“华约联合研制坦克”蓝本就是430工程,反正历史上的430工程坦克很快就将因432工程更受领导们的青睐,而在1961年中止了,随后苏联人还不同意公布相应的技术,所以不如就让这个时空的中国拿出来给大家共享一下,一方面提升除了苏联之外的华约国家坦克性能,一方面也可以练练兵,同时彻底摸清楚整个华约国家的坦克设计生产实力。
(捎带说一下题外话,其实美国人联合英法土鸡等国一起搞f35也是这个原因,一方面联合研制可以平摊经费,省得自己一家烧钱,另一方面可以阻断其他北约国家自研五代机的步伐,而最重要的是,联合研制的话,美国就可以全程监控这些盟国的研发和设计以及生产,等于这些国家飞机制造工业对美国单向透明了,所以联合研制武器,名义上是大家友善共享技术,但是主导的一方,往往就可以通过这个途径,直接吃定所有的参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