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8章 谁才是胜利者?(1 / 2)

想到这里,小强笑了笑:“总理,其实在后世很多人看来,共产主义是不如资本主义的,大家下意识觉得,资本主义就是人人有钱赚,共产主义就是人人饿肚子,其实这太偏激了,且不说美国富裕的根本是美元霸权,单单说这次‘厨房辩论’吧。”

说着,小强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如果我们仔细想想,赫鲁晓夫当时说的话也没有――他认为美国的厨房也好,别墅也罢,虽然看着精美漂亮,但是这些都是需要花大价钱的,但是在苏联,只要是个普通公民,都可以分到一个有着独立厨房的公寓――尽管那是样式一致,被人嘲笑的‘赫鲁晓夫楼’,但是至少论如何,即便没有工作穷困潦倒,苏联人还有自己的房子,而不像是美国人那种一旦破产,就会被赶出去睡大街……如果硬要理解,苏联更像是让大家都能吃饱穿暖的稳定,而美国则充满一定的不确定性――赢了会所……”说到这里,小强突然语噎了一下,然后改口:“就像赌博一样,赢了挥金如土,输了回家吃土;现在很多人把美国人的富裕理解为美国制度好,其实没了那些美元和军事霸权,美国算什么啊?假设这些霸权交给苏联,苏联就算变成君主制国家,苏联人民一样生活富裕――这也是我提议,我们要在这次‘厨房辩论’上全力支持苏联的原因――虽然乍看上去,苏联对我国威胁更大,但是长远来看,我们的敌人只有美国。”

周总理理解耳朵笑了笑:“主席也是这样想的,苏联是大而不强,而美国是又大又强,我们现在越是支援苏联,就会让苏联越离不开我们,我们需要苏联,苏联更需要我们,只要这样继续下去,一切就都好办了。”

而另一边,在莫斯科的索科尔尼基公园,一项大规模的工程也进行到了收尾的阶段。

这个工程正是为预计在1959年7月5日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所搭建的场馆,这个时空下,苏联和美国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分别在对方国家展示己方的成就,而是选择了在纽约和莫斯科同时建设一个巨大的场馆,场馆里将会针尖对麦芒的布置上两个国家的产品,用以进行对比――苏联的展览会于1959

年6

月在纽约市开幕,而美国展览会则被放在了1959年的5月在莫斯科开幕。

赫鲁晓夫是个很好面子的人,历史上,当他看到尼克松所乘坐的客机外观优美,内部设施极其豪华的时候,他便下令让苏联科学家对图95轰炸机进行大规模改造,终于造出了能够搭载200多名乘客、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客机――图114客机。这种客机一次加油可以跑上14,000公里,而且磅礴大气,完全满足赫鲁晓夫体现苏联强大实力的要求,但是实际上,当时这种临时改造的客机还存在一些致命瑕疵,一旦处理不好就会机毁人亡,不过赫鲁晓夫好面子的心理战胜了恐惧,尽管知道客机存在的隐患,但他依旧决定要乘坐这架豪华客机访美――当然,在此之前,他就调集了大量的船舰在飞机航线上等候,以免发生坠机时,自己跳伞后得不到拯救。

所以这次的美国国家博览会上,赫鲁晓夫也已经做好了全面羞辱尼克松的打算――谁让美国刚刚通过了“沦陷国家”决议,公开批判苏联“虐待”自己的卫星国呢?你们美国既然不给我面子,那我赫鲁晓夫也不必给你们留面子了,既然这次苏联和美国的产品都会出现在展会上,那么我就要让你好好看看苏联的军事和民用工业已经到达了一个多么恐怖的地步。

于是早在半年前,赫鲁晓夫就联系了中国,要求中国为这次展会提供家用电器――毕竟虽然苏联在各种机器产品、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其他表现共产主义如何使一个落后国家迈进现代化的成果的方面还是可以足足称道的,但是关系到普通人生活领域的工业实在是有些孱弱得拿不出手,而得知此事的毛主席也给足了赫鲁晓夫面子:不就是家用电器,汽车,玩具,纺织品这些东西嘛?你可以放心,苏联的事儿就是我们的事儿,这些全包在我们身上了!

于是此时在博览会的现场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美国这边的工作人员每摆出来一件自己引以为傲的商品,那么苏联那边马上就会拿出来一个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