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说:“换做是我,也许也会这么做,我听说只要驾驶一架北约的战斗机叛逃到共产主义国家,就会获得一栋别墅和豪车,以及黄金奖励,当然,还有一个漂亮的金发女郎,就像是我们今天在展会上看到的那些苏联姑娘一样。”
“如果是我,我也会的。”
查理撇了撇嘴:“我的才能如果在苏联,也许能过的比现在要好很多……说真的,我实在是烦透了我那个墨西哥裔的老婆,如果可能的话,我真想娶一个苏联姑娘。”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思想的转变往往就是从这些第一批接触到外面世界的人身上开始的,当他们亲眼看到本国和外国的差距,并且为之折服后,他们就会变成不安分的种子,将这种思想传播下去……
而此时得意洋洋的赫鲁晓夫,却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跌进了中国设计的陷阱当中――在中国的大力支持下,这次的展会苏联终于在科技和民生产业上狠狠的抽了一下美国的脸,这让好面子的赫鲁晓夫开心极了――虽然赫鲁晓夫本身也曾经一度希望和美国缓和关系,但是奈美国一直把苏联当做最大的敌人,完全就是一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真实写照,于是痛定思痛的赫鲁晓夫便终于放弃了缓和关系的做法,采取硬碰硬,而这次的展会显然就是一次伟大的胜利,也再次证明赫鲁晓夫的外交政策是正确的――中国有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成熟完整的轻工业,只要苏联继续拉拢中国,那么中国就可以持续解决苏联轻工业和农业等民生工程产能不足的问题,经济和民生搞起来了,军工产业也不弱于美国,那么苏联就完全有底气对抗美国――这是多么完美的计划,只要这个计划平稳的执行下去,十年,或是二十年,至多三十年以后,苏联必将获得冷战的最终胜利!
当然,中国这边也是这样想的――虽然历史上,中国一直担心毛熊脑袋一热挥师南下,但是实际上,事实证明,美国才是更危险的存在;
但是我们能说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吗?当然,他们也知道,美国,或者说是北约的实力要远超过华约,但是苏联和中国距离太近了,一旦爆发战争,中国完全力抗衡苏联的钢铁洪流,所以那时候的中国选择联合美国对抗苏联也是奈之举。
但是现在中国在军力上丝毫不惧怕苏联,根据推演,即便是苏联的军队全部换装了t62坦克和米格21,也法在中苏战争中占据优势,反倒美国,才是中国崛起路上真正的阻碍,所以在小强看来,现在一方面要努力渗透苏联,将苏联的文化和经济、轻工业市场全部吞掉,一方面要通过这些产业支持苏联斗倒美国,只要美国一旦衰退,或是完蛋了,那么中国就可以随时让苏联变成一支没有子弹的手枪,纵使设计得再精妙复杂,也再没有任何威胁了,届时,中国的商品会倾销世界,中国的科技会引领世界,中国的文化会洗脑世界,中国的军力会影响世界,而中国,则会再次回到世界中心的位置上。
而这个计划,则被小强对应“休克疗法”,而戏谑的命名为“输血疗法”――我们给苏联输血,是希望你活得好好的,早日把美国搞死,但是你放心,只要美国死了,我们就会停止输血,甚至输毒血,虽然很阴险,但是老大哥,实在是对不起,铜锣湾只能有一个浩南……呸呸呸,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一个真正的强国,那就是我们中国。
我们再换个视角,看看别处,就在美苏两国领导人在苏联展开针锋相对的竞赛时,一个刚刚诞生的国家――或者说,刚刚诞生的自治邦――新加坡也将目光看向了亚洲。
在经历过819-1942英国统治时期、1942-1945日本统治时期后,此时的新加坡已经经历了1948年第一次选举,1953年修改宪法,使新加坡享有相对较大的自治权,尤其是刚刚过去的1959年5月第一次大选,此时新加坡首任政府成立,而李光耀也和历史上一样,成功出任了新加坡首任总理。
而看到新加坡如同历史上一般“独立”了的小强,也配合着主席和总理制定的向东南亚输出革命的计划,讨论起了关于新加坡的事宜。
“主席,总理,其实在我们后世,大家提到新加坡,基本都是五味杂陈的,一方面,在大家看来,新加坡是一个“准华人国家”,尤其是李光耀本身祖籍又是中国广东省梅州市人,所以天然会有一些亲近感;加上很多70后和80后年轻的时候也经常看新加坡的电视剧,对那些讲着中文的演员也颇有好感(尽管今天的新加坡早已经在讲着一些混杂着其他语言的“中文”了),但是另一方面,在后世新加坡基本是长期处于一种反华的状态,在很多关键性问题上,新加坡往往是倒向西方,这也让很多人认为新加坡人数典忘祖,是叛徒,其实毫不相瞒的说,小时候我在得知新加坡是华人国家的时候,也曾经幻想过,为什么新加坡不“回归”中国呢?但是长大后才明白,其实好多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