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8章 毒草只有出土,才方便铲除(2 / 2)

“总理,我们刚建国,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这可厚非,但是这同时也给了这些本身没什么能耐,只知道一味吹捧西方,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的‘小儒’们一个巨大的生存空间,他们其中虽然不乏真有能力的,但是大多数只不过是出国玩了一圈,或是如同鹦鹉学舌一般复述了一些英外文刊物上的理论罢了,只是仰仗着建国时,国家文盲率太高,便自觉高人一等,觉得自己应该像是数千年历史上的那些‘文人’一样,被大家膜拜,被‘帝王’恭请到宫内来分析时局,福泽妻子才好。”

“但是实际上呢?正如我前面所说,他们真的有大本事吗?就像后世有些人吹捧‘民国大师’,认为民国时期大师辈出,但是实际上呢?民国时期文盲率居高不下,但凡有个人能有一点文化,再有机会出国转一圈,见识一下‘东洋和西洋’,回来写点伤春悲秋文字,振臂高呼一下,都可以堪称‘大师’了,这其实就是矬子里拔将军罢了,当然,不可否认他们当中却有优秀的人,但是更多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国人目不识丁,便更显得他们‘出类拔萃’,但是大部分这样的‘大师’,若是放在后世,很可能还不如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但是偏偏这些没什么本事的人还都做着大师的梦,他可以不听别人的,但是别人必须听他的,本事没多少,架子却摆的那么大,让他们做一些重要部门的领导,是肯定要出问题的。”

“而且这种大师,普遍又贪婪,又胆小;既要当婊子,还要立牌坊,国家严厉一些,他们就大唱赞歌,等国家放宽了政策,他们就会为一点利益翻脸取骂国家,彰显他们‘大师遗风’;而且他们碍于国家普及教育后,年轻人的文化程度接近并赶超了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了严重的危机感,所以明着暗着在使坏……总之,既然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舆论的阵地,就绝对不要给他们留活口,真正德高望重的大师我们尊重,我们敬仰,我们也希望他们为国家建设发光发热,但是这些心怀鬼胎的‘大师’,不斗倒是会祸害千年的。”

总理奈的摇了摇头:“小强,你说的这些我们何尝不知道?但是我们要容得下不同的声音嘛,如果他们出发点还是好的,我们多听听又何妨?如果他们本身就是打着歪心思的,我们大可以把他们调去一些不重要的部门,让他们在哪里尽情发牢骚嘛。”

小强苦笑了一下:“总理,想把他们甄别出来可不容易啊,就比如说今会期间,就有个司法部门的同志提议,说我国的刑法太重,没有给违法犯罪分子改造的机会,应该适当削减刑期,多增加缓刑……为此还举出了一堆例子,什么丈夫犯罪了,妻子在家里难产去世啊,儿子有期徒刑,父母在家没人照顾啊……而且他还提议,说要取消劳动改造,应该多改造犯人的心理而不是生理,说劳动改造不会把坏人变成好人,不然拖拉机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了……说到动情之处,很多参会的女同志都抹起了眼泪,还有一些同志也频频点头,很认同他的说法,但是实际上呢?减少刑罚,增加缓刑难道不是变相的‘鼓励犯罪’吗?他说增加缓刑减少刑期是为了避免判误判,这看上去非常合理,但是那些没有被判的犯罪分子呢?岂不是“躲避”了本应受到的惩罚?如果真的觉得判误判不好,那规范的也应该是审判流程和监管,而不应该在刑期上动手,这根本就是头痛医脚嘛;至于取消劳动改造,虽然名义上‘更加人道’,并且劳动改造也确实没办法‘把坏人变成好人’,但是他本身就理解了劳动改造的意义――劳动改造是惩罚,是惩戒,本身可没有什么把坏人变成好人的作用,劳动改造可以作为管制的经费来源,可以在劳动中培养服从性,避免不服从管理的事件发生,同时还可以消耗剩余精力,避免恶性事件,最后,还可以避免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因为不想工作、‘去监狱可以白吃白住’的想法而故意犯罪……论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的,但是这些人偏偏拿着放大镜找问题,找到后就夸夸其谈,彰显自己‘有本事’,这种人混在队伍里一天,就会搅乱一天,说他们是害群之马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