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见状,有些疑虑的看着小强。
“古巴的土地有限,资源也有限,高学历人才也有限,所以我认为,在工业化前期,古巴不应该好高骛远,应该先立足于古巴现有的资源,来进行针对性的工业化。”
听到小强这么说的切格瓦拉表情略显严肃了一些,似乎“有限的工业”并不是他的初衷,不过只是片刻后,他皱起来的眉头便舒展了一下,看上去,他想更确切的了解一下小强空中的针对性工业化到底是什么意思。
“古巴生产甘蔗,而甘蔗又是成品糖的主要来源。”
小强说着:“但是据我所知,古巴现有的糖厂的制糖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过程中用食盐作为结晶核,因此带点儿咸味,蔗汁也未经过滤,杂质很多,这就导致成品糖的品质比较差,呈现出枣红的颜色,这种品质的‘古巴红糖’在市场上的价格和销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吧?”
这句话仿佛戳到了切格瓦拉的心坎里――古巴虽然是个产甘蔗的大国,但是正如小强所说,其制糖的工艺非常落后,历史上的60年代,切格瓦拉率领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时,中国作为古巴的“社会主义友好国”,同意每年从古巴进口40万吨的古巴糖,但是……古巴糖除了生产工艺差外,古巴人在糖的包装上也非常不用心,他们经常是用蛇皮袋直接包装这些古巴糖,并且几乎不做任何干燥措施和卫生措施,这些糖海运到中国后,基本都会因为受潮而结块,在市场上销售的时候,往往还要售货员抡起铁锤把糖砸碎才可以……而且这种暴力运输下,糖里面有时候还会带着草叶和木屑……好在糖本身就不容易变质,否则估计半路上,这些糖就要坏掉了……不过即便如此,对于当年物资贫乏、一日三餐多吃不到糖的中国普通人而言,这种现代人扔地上都不会捡的古巴糖也称得上是美味了,孩子们在外边玩耍的饿了,回家去又找不到吃的,就会掰一小块古巴糖来吃……而更多的人家,则是会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买点古巴糖,拿来包汤圆……后来,随着古巴和中国的贸易增加,喝“古巴糖水”更是成了风潮,家里来客人了?就冲一杯古巴糖水,打球累了?喝一杯古巴糖水……多亏那个年代的人抵抗力强,如果换做现在的白领,估计一杯古巴糖水下肚,就要跑厕所了。
看到切格瓦拉的表情,小强知道自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古巴轻工业的问题所在,想到之前总理安排切格瓦拉参观过北京市汽水厂和四川内江糖厂,于是便笑了笑,对切格瓦拉说:“切,我听说你这次参观了我们的汽水厂和糖厂,对吧?”
一提到汽水厂,切格瓦拉的脸上也洋溢出了笑容:“是呀,北京的汽水厂真的非常先进……我听说,那个汽水厂每天可以生产60万瓶汽水,按照一瓶汽水50克糖来计算,这个汽水厂一天就需要30吨的砂糖!而这样的汽水厂在中国至少有50家以上,也就是说,中国光是满足这些汽水厂的生产,一天就需要1500吨糖!一年至少需要54万吨糖!我们古巴很愿意成为中国砂糖的来源。”
切格瓦拉的算盘是这样打的:中国是个大国,他们有足够的人口来消耗糖,同时,如果古巴从中国进口商品,也必然需要出口给中国一定的商品来维持贸易,否则,古巴就会变成一个负债累累的穷国――现在仅仅只是中国的汽水工业,一年就足够消耗54万吨的糖,那么其他产业呢?我想,500万吨糖是需要的,中国砂糖的价格是220元一吨,按照目前古巴比索和人民币的汇率,约合750比索一吨,这就是足足37.5亿比索的巨大贸易啊!但是在古巴,这种糖的价格只有200比索一吨,即便我们把运输的费用、人工的费用计算进去,也不过300比索左右,如果我们按照350比索一吨的价格出售给中国,那也是足足17.5亿比索!如果我能把这个贸易谈下来,那对于古巴的经济恢复将会是多重要的呀!目前古巴的糖产量有800万吨左右,而且又因为美国的制裁而法进入美国市场,但是西方不亮东方亮!如果古巴能得到中国的市场,那美国的那点需求还算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