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我们越南也要换上类似中国同志的这种常服!”
此时已经被中国新军装迷上的长征同志暗下决心:“我们也要搞这样的姓名牌,这样的兵种识别章,还有这样的勋章列表……我们可不能盲目模仿苏联的军装,苏联人和亚洲人的体型不一样,我们只有学习中国,才是唯一可行的……中国的解放军可以赶跑美国人,而完全学习解放军的越南人民军,也一样可以赶跑美国人!”
这时候,仪仗兵方队已经经过了天安门,而紧随仪仗方队入场的则是指挥方队,这个方队也像是仪仗队一样,依照军种不同,而采取了从左至右依次是海陆空武警的列队方式,而和仪仗兵方队不同的是,这个方队的所有受阅军官全部都是尉级以上的高级军官,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的部队,但是相同的一点是,他们都是在战争年代入伍,在和平年代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进修的将级和校级军官。
“正在接受检阅的,是解放军指挥方队,49名将官和300名校尉军官分别来自军委机关和和各大军区,他们诞生成长于在战争的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依旧听从党的要求,不忘学习,在和平年代回到军事院校进行进修,与战友和教员进行战术上的交流,文化上的学习,展现出新中国军官们的崭新面貌。”
播音员夏青用他那略带一点东北口音的普通话为大家解说着方队的行进。
其实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等老一辈产阶级革命家就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远见卓识,谋划着和平时期军队建设和军事人才培养,军队院校建设问题,但是当时我军共有29所院校,大多是由各野战军根据自身需要建立,缺乏统一规划和领导,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就表示: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而培养干部最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而军官晋升,去高级别军校进修培训也是极为重要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在军校中学习高级的军事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而考虑到刘伯承元帅历史上担任过红军大学校长和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学识渊博,战功卓著,德高望重,创办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学府,他是最合适的人选。随后,刘伯承元帅便回到北京筹办建立陆军大学,但是当时国家财政困难、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刘伯承元帅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主席和总理的建议下,将更名为军事学院的陆军大学设在了南京,而后世我们耳熟能详的《亮剑中,李云龙进修了三年的军校,其实就是这所南京的军事学员,剧中李云龙因为迟到被罚扫了两天马路的事儿虽然有着夸张的成分,但是在历史上,进入学院学习的军官,也不会因为其“军衔高”而得到任何优待,管你是师长还是军长,只要违反了校纪校规,也是一样要被处罚的,足可以反映了这所军校从严治校的良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