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小强又沉思了一下,试探性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目前的高考制度总体上而言没什么太大问题,全国统一试卷,这一点就很好,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平,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规模也在进行评定后,由教育部统筹管理设定当年的录取分数线;这些基本做到了公平和公正,一个准备高考的学生,不管他是哪里的人,都可以得到同样的试卷,和其他同龄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如果这不是公平,那么什么是公平呢?”
“但是问题也是有的,比如重点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是不同省份因地制宜,还是统一分数呢?我们假设一个经济发达,基础教育完善的人口大省甲省有一万考生,平均成绩在300分左右(此时中国的高考成绩总分为400分);而另一个乙省省份经济比较差,教育基础也不够完善,可能只有五千平均成绩为150分的考生也参加了高考,再假设这一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250分,只录取1000名新生,那么我们是坚持‘以成绩说话’,还是‘强制性按照各省考生总人数进行名额分配’呢?坚持‘以成绩说话’,那么必然这1000多名能够进入北大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甲省的学生;而选择‘强制性按照各省考生总人数进行名额分配’,那么可能甲省分配到了100个北大名额,乙省也分配到了100个北大名额,那么两个省份的孩子都可以进入北大,但是这对于那些甲省的刻苦学习的学生,是否也是不公平的呢?”
听到小强这番话,周总理苦笑了一下:“小强,你这个问题算是问到重点了,其实教育部这几年针对高考的频繁改革,很多原因也是和小强你提出的问题有关啊,小强,你现在提出了问题,那么你说说看你想到的解决办法吧。”
小强放下筷子:“我没想到完美的解决办法,只是想到了一些比较笨拙的、在我看来相对平等的办法,那就是两步同时走,一方面按照各省当年考生的数量来分配各省的重点大学名额,考生多的省份名额多一点,考生少的省份名额少一点,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同一分数录取下,导致偏远地区和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永状元’,而发达地区垄断高等教育资源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人口大省的学子们不必因为名额有限而疯狂‘内卷’,人口少的省份获得过多的名额而完全不用考虑努力用功学习的情况。”
说到这里,小强想了想,又补充道:“一个班级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所占的比例基本是固定的,他们的学习态度也是基本一致的,这种比例换一个班级,或是换一个学校也不会相差太多,重点大学当然要考虑到学生的成绩,但是我认为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也是需要考量的。”
周总理点了点头:“那你说的两步走的第二步是什么呢?”
小强没有犹豫:“第二步则是重点大学继续扩建扩招,把一年招收两千人变成四千人,再变成六千人八千人,一个阶梯教室可以坐满300人,有些更大的教室坐进去400人、500人都不是问题,所以我建议大学继续扩建,继续扩招,不要人为的缩紧口袋,阻断那些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