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3章(2 / 2)

这时有人小声的说:“我们的意思是……多少收一点学费嘛,总不能什么都让国家掏钱是不是……”

小强冷笑了一下:“我看有些同志生活在大城市,世世代代的舒服日子过得太久了,是不是已经脱离群众了?是不是觉得这大学一年一百多块的学费不算多,怎么会有家庭拿不出这笔钱?甚至可能还会有些同志在背地里腹诽几句,认为拿不出钱读书的家庭干脆就不要让孩子来读书,这样他们这些‘文化人’就可以再继续高高在上几百年几千年,继续固化他们的阶级,让人民群众仰视他们,把他们奉为上等人,对不对?大家一起吃肉多没意思,我看,有些人宁可自己吃糠,只要其他人吃观音土,能满足他高人一等的身份就够了。”

这一番话,淡入点中穴道一般,说得一些学者额上开始冒汗――实际上,此时在座的不少“专家”和“学者”确实一直自认为自己是“贵族家庭”,自己祖上便是在朝廷里做官,父辈从小就对诗书经文耳读目染,到自己这里,自然也是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打心底是确实瞧不起劳动人民的,只不过建国后,碍于形势,才咬着牙,眼睁睁看着那些泥腿子家的孩子走进学堂,和他们的孩子一起读书识字――让他们愤怒的是,他们虽然讨厌这些“泥腿子”、“外乡人”,却又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和这些泥腿子的孩子一起读书,每每想到这里,都会让这些“学者”们恶心得汗毛倒数:读书?这些泥腿子也配!所以他们其实一直希望找到一切借口来拔高入学这个门槛的,嘴巴上说为了国家,实际上还是满足一己私欲罢了。

所以当听说国家要免除大学学费的时候,这些“学者”们自然就坐不住了:原本,他们还希望这高昂的学费可以挡住这些“穷鬼”,但是没想到,国家居然要免费开放大学,让这些穷鬼可以不花一分钱坐进大学里――这怎么可以!今天这些泥腿子可以读大学,那明天岂不是可以去参加科研,甚至进入正府里?那岂不是会动摇他们这些人的位置吗?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小强居然敢这么直白的点出他们的所思所想,联想到他们在宣传部的一些朋友们曾经在私下对自己抱怨过的事情,这些“学者”们便暗自骂道:谁他娘的裤裆没夹住,把曹小强给露出来了?娘的,这人真是又臭又硬,难对付的很……这种人,为什么不干脆“嘎巴”一下死了得了呢?

不过论这些“学者”们如何阻止,这项提议最终还是在小强的坚持下通过了,随后,在国大学继续扩招的1961年,大学免费的政策便随着录取通知书一起被送到了46万准大学生的手里,而这些还在为孩子大学学费发愁的家庭,也宛如一道曙光一样,瞬间扫除了所有的阴霾。一些孩子多的家庭,靠夫妻两个人的工作收入只能说吃饱饭穿暖衣,一想到每年一百多块的学费,虽然不至于压垮家庭,但是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这下这个负担被国家解决了,这些家庭的欢声笑语又再次多了起来。

“国家的政策真是好啊。”

在甘肃某地,一个在菜市场挑选白菜的妇女一脸幸福的对售货员说:“现在读书,从托儿所开始,一直到大学,都不收费!而且学校还管吃穿!你说,这全世界哪个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啊!”

“可不是嘛。”

售货员是一个年轻的姑娘:“我弟弟今年高考,考上了咱们甘肃的大学,也是不收一分钱,连车票都是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