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知道柯西金和赫鲁晓夫在政见上是相左的,甚至就连谢列平和苏斯洛夫也对赫鲁晓夫的一些做法很不满,区别只是苏斯洛夫和谢列平更自律一些:性格阴鸷的苏斯洛夫不会轻易发表意见,亦不会亲自去做什么;而谢列平则是一个工作狂,他与赫鲁晓夫关系算不上很好,并且一直对赫鲁晓夫颇有微词,可以说,此时自己面前的这三个人是推翻赫鲁晓夫最好的帮手,但是也正如谢列平所说,如果没有马利诺夫斯基的支持,那么还是法撼动赫鲁晓夫的地位的……
“那么,暗杀赫鲁晓夫呢?”
这个念头从勃列日涅夫的脑海中闪过,不过片刻后,他还是摇了摇头――其实他也曾经和谢米恰斯内暗示这个想法,但是后者认为这种做法只会招致更多的反对和恐慌,毕竟大家想看到的是换个厨子,而不是把桌子掀了,所以摆在勃列日涅夫面前的唯一办法,依旧是要尽量说服、甚至是利诱部队也站在自己这边。
而此时在国防部加班工作的马利诺夫斯基也停下了手里的工作,静静的看着窗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这个15岁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时参与指挥斯大林格勒攻防战、二战末期率领苏联红军攻入中国东北,俘虏近60万日本关东军及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一度被誉为“苏联最杰出的国防部长”、一生戎马的元帅,此时也对赫鲁晓夫的一些做法暗生间隙了。
自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赫鲁晓夫虽然终于意识到海军的重要性,但是想重新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要重新设计能够应对未来海战的新式战舰,仅仅是设计和论证往往就需要数年的时间,更不要提相对应的配套设备和船体的制造;而且尽管赫鲁晓夫这边终于松了口,但是对于军费的拨款还是颇为吝啬,涨幅远远落后于斯大林时期……而从古巴导弹危机到现在的两年时间里,所谓的大型水面舰艇当中,也只建造了一艘排水量5700吨的58型导弹巡洋舰“格罗兹尼号”和一艘建造中的、怪模怪样的“载机巡洋舰”――1123型巡洋舰,而计划中的1134型导弹巡洋舰和1143型“航母”则一直反复的处于图纸的修改阶段,碍于赫鲁晓夫阴晴不定的造舰计划,苏联的航母设计不是太大就是太小,要么就是为了反对中国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而强行修改(前面提到过,中国的船舶设计师参与到了苏联新型舰艇的设计工作中),直至今日,这些新船连图纸都没确定,更不要提龙骨的铺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