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诺夫斯基有些诧异勃列日涅夫的话:“你是说,由军队成立建筑和运输的企业?”
勃列日涅夫点了点头:“或者让军队和苏联的国有企业进行协作,然后国企将一部分利润转让给军队,这样我们的军官和士兵一方面可以领到国家的津贴,一方面也可以额外获得一笔钱,这样不是两全其美吗?同时我们的国企也会改善效率不足的问题,毕竟士兵们干起活来可比普通人有效率多了。”
“但是这必然会导致军队只关心做生意,而忽视训练,甚至不再训练……”马利诺夫斯基一针见血的发现了问题的关键:“这就像是让医生和老师去经商一样,他们还怎么会考虑提升自己的医术或是教学能力呢?有一点时间也都会拿去想方设法的赚钱。”
见马利诺夫斯基还是很反对,勃列日涅夫便继续说:“我去中国访问的时候看到过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中国的军队是可以从事生产建设的,他们称其为生产建设兵团,而显然,中国对官兵待遇的提高也是和这种兵团有关的,而且你的担忧是多余的,中国从1950年就开始搞这种从事建设和农业的兵团了,但是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军队的战斗力,论是解放台湾,还是协助朝鲜统一,甚至对印度的战争,他们都获得了胜利……我亲爱的同志,比起搞建设而言,官兵的待遇下降才是对战斗力最大的影响,一支只能勉强吃饱饭的军队是论如何也法战胜一支吃着煎猪肉和炖牛肉、喝着伏特加的军队的!我们的中国同志之所以打赢那么多战争,都是依靠起强大的后勤和现代化武器的,这在世界范围都是公认的,而这些都需要钱,中国同志摸索出了一条路,就是让军队也从事诸如建筑和农业的行业,这样来提供充足的军费,从而保障后勤和武器采购!这就是中国从建国之后战不胜的原因。”
勃列日涅夫这一番话在不了解情况的人看来确实很“有理有据”――中国有生产建设兵团吗?有!解放军的战斗力因此减弱了吗?没有!相反战斗力比起“解放战争”时期更高了,解放军待遇好吗?好!但是这其中根本没有必然性,这就好像是拧开水龙头看到流出水,就认为水管能凭空制造出水一样荒谬,所以尽管勃列日涅夫说的东西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参加过一战和二战的马利诺夫斯基还是觉得这样做不妥当,不过转念一想,既然勃列日涅夫承诺允许军队“经商”,那么也算是展现了他的诚意了――这就像是去别人家做客一样,主人说“冰箱里的东西随便吃”,虽然可能只是客套话,但是至少表明主人“只要你不太过分,我就不会生气”的态度;勃列日涅夫允许军队经商,那么只要在这个红线内,即便苏联红军不去做那些经商的事情,但是至少勃列日涅夫增加军费和研发服役常规武器承诺是一定会达成了――而马利诺夫斯基希望得到的承诺就是这个。
看到马利诺夫斯基不再说话,勃列日涅夫便继续说:“我当然是支持军队的,论是武器研发服役,还是官兵的生活,这些都是需要钱的,但是赫鲁晓夫误的政策让军队遭受到了太多不公平的待遇,也让苏联在国际上成为了一个软弱的国家,这些是误的,我们不能再眼睁睁的看着苏联在赫鲁晓夫的领导下走歪路了!我们应该联起手来!赫鲁晓夫就是一个卑鄙的小人,斯大林在的时候,他不断的恭维斯大林;斯大林去世后,他又推翻斯大林!这样的人在位一天,苏联就会走一天的下坡路!”
马利诺夫斯基不再说话――实际上,他何尝没对赫鲁晓夫有过芥蒂呢?不要说在政治上了,当年赫鲁晓夫作为政委,曾经搬到了马利诺夫斯基隔壁居住,每天都要监视马利诺夫斯基的一举一动,连睡觉时都要监控起来,然后再将马利诺夫斯基的一举一动向斯大林报告
在知道自己已经基本争取到了马利诺夫斯基的支持后,勃列日涅夫便加快了自己“政变”的步伐,他一边继续拉拢着一些对赫鲁晓夫有意见的人,一边慢慢期待着扳倒他的那一天――他甚至在一次内部的会议上,对一些关键位置的人承诺:“我们可以大胆一点,快一点,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要有资金支持的,想要我们的军队强大,有些旧的规则就应该打破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