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4章(1 / 1)

小强笑了一下:“这个……虽然因为福利待遇而选择留在外国的人,在道德上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但是只要能为我们发光发热,这些小瑕疵也不用太在意了……其实后世的美国不也正是如此嘛,利用好的科研环境和高薪吸引各国年轻的高材生们,不管他们是因为待遇而来,还是真的因为宣传而来,甚至是不是真的热爱美国都没关系,反正只要是来了,留在这里了,就比回到他们自己的祖国要好――哪怕留在美国看大门或是扫厕所,美国也不会放他们走。”

总理也笑了一下:“我们当然不会像美国那么做了,不过正如小强你之前提到的,现在国家富裕了,这待遇自然要跟得上才行,不然我们自己人待遇都那么差,还怎么让其他国家相信我们会带领他们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呢?‘祖国不会忘记那些忠于祖国的人’,不会只是一句口号的。”

小强愣了一下:“希望如此吧……其实我知道这种事情确实很难执行,比如如何界定‘理想主义者’或是‘好人’呢?这很难有标准,而且界定出来,又如何保证这些人不是为了荣誉和奖励装出来的呢?又如何保证不是一些心怀鬼胎的人搞的金钱交易呢?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用‘不好搞’之类的借口不去做,而我们这么多年一直都在努力保障举报途径畅通的工作也正是为了避免这些情况,我们就应该让人民群众有这种举报途径,也应该让人民群众自己投票选出他们认可的同志!”

总理拍了拍小强的肩膀,示意他和自己继续沿着湖畔散步:“小强,还记得62年的‘王金英案’吗?”

小强嗯了一声:“记得,王金英同志是武汉市第三纺织厂的女工,工作认真,勤劳肯干,连续多年都是该厂甚至该区的劳动模范,53年的时候,国家对劳动模范开始给予奖励,按照规定,当时区级劳动模范国家给与每个月15元的补贴,差不多相当于十天左右的工资了;58年之后,奖励再次提升,区劳模的补贴提高到了22元,而且还优先分房,房屋面积也比普通职工多一点,结果他们厂子的厂长方平动了心,便把自己的侄子方兴耀安插了进去,当了个厂劳模,当时就引起了厂里女工们的不少争议,后来到了1962年,方平又私下让外甥,他为祖国的奉献本就不是奔着荣誉和奖励,甚至可以说,奖励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于她信仰的一种玷污……”

“那信里还说……”总理继续说:“那些女工们写信就是希望向教员汇报这件事,她们觉得王金英同志配得上市劳模,希望得到教员的批示和回复,后来教员让身边信得过的同志去实地调查了一下,确定王金英同志确实像信里提到的一样,认真工作,并且从不提待遇问题,厂子分房也不抢,过节分东西也要最差的那一份……于是主席批示这样的好同志应该宣传,应该给与荣誉和奖励,后来新调任的厂长也劝了王金英,说如果你这样的当过区劳模,甚至可以当市劳模的同志都拿不到荣誉和奖励,那其他的劳模和同志们还怎么好意思去领奖啊?而且以后都像你这样,那后进的同志还哪有动力了?于是今年五一的时候,王金英同志便光荣的成为了武汉市劳动模范,但是后来,王金英还是把自己的奖金拿了出来请全场的同志吃了一顿饭,把他们厂长啊,都弄得哭笑不得了。”

小强笑了一下,但是笑容里更多的是释然:“这就是我喜欢这个年代的原因,因为这里真的有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的……以后像是王金英这样的同志会越来越多,当然,像是方平这样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让前者更多,让后者更少,奖励前者,惩罚后者,这就是我们需要做的――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大家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们的国家是公平公正的国家,社会也是公平公正的社会,虽然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但是我们在尽所能的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而人民是可以信赖国家的,我们的眼里同样也是容不得沙子的!而那些心怀鬼胎的人,留给他们的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小,要么他们就改邪归正,和我们一起建设国家,要么,就准备自取灭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