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离开后,老蒋心情越发的糟糕,在书房里也坐不下去了,随即信步出了居室,沿着官邸后面的山路缓缓地向山上走去。
有鉴于此,王世和等人不敢怠慢,当即命令几名侍从人员小心地远远跟在后面。
大家都看得出委员长的兴致不是很高,也不敢上前打扰!
走在山林之间,感受着午后闷热的阳光,老蒋颇为感慨!
虽然山林间的景致和之前一般无二,依旧清净优雅,但是由于他自身的原因,却使的这些美景在他眼里没有了之前的光彩。
而他的步态看似还似以往那般沉稳,但却显得有些缓慢,这也折射出他此时的心情。
老蒋时而抬头望望四周,像是在欣赏雾中群山的温柔、美丽,可时而又低头陷入沉思,偶尔晃动着手中的拐杖,像是要驱走心里的烦恼。
自投身革命以来,虽然曾经历过几次危机,但老蒋心里更多的却是取得胜利的成就感。
然而这两年他却深感艰难,国内各军阀实力派此起彼伏的反蒋倒蒋尚未平息,他整饬军备的夙愿也没有完成,这该死的战争就爆发了。
原本他以为日军虽是军事强国,但是区区二十万部队根本不可能威胁到党国的存亡,战争打到最后必然是西方几大国联合出面调停,大家最后在谈判桌上论输赢。
只要他能在谈判桌上扳回一局,那怕仅仅只是一小点优势,或许就能将几年前东北不抵抗的帽子摘掉。
想到几年前那场国耻般的大溃败,老蒋的心里就在滴血!
几年前的局势还不像现在这样糟糕,而他的心思也没有放在日本人身上,当时的他一直在针对国内的大小军阀以及日益强大的红党。
为了能攘外必先安内,他接连对红党盘踞的苏区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结果却没想到除了第五次外,其余四次都被红党打的丢盔弃甲。
在此期间日本人又借机在北方连连发难,那些东洋倭奴就像是一只暗中窥视猎物已久的饿狼,再也没有耐心等待了,趁地陷于中国内战而无法抽身时,不顾一切地扑向了中国大地。
东北三省硝烟未尽,日军又杀出山海关,侵占热河,扼住平津,虎视眈眈地盯住了华北,真是得陇望蜀,丝毫没有止息的意思。
这使得中国人心中对日本人仇恨和对他退缩的愤怒终于不可遏制地爆发出来,一般民众自不必说,就是国民党内部对他也有颇多指责。
中国大地上一浪高过一浪的反蒋抗日怒潮使他感到了统治地位的震颤,感到了一种过去所未曾经历过的危机,也多少冲击了他早已埋藏在心里的战略步骤。
以他本意,各军阀平定、国民党军政大权独揽后,下一个要征讨、剿灭的,便是他一直认为最妨碍独裁大业的心腹之患,中共和红军。
前四次较量,他都大败而归。正当他为第五次“围剿”头几个回合得手而洋洋得意时,日本人却又在华北发难。
江北半壁河山的危机,引起了全国各界排山倒海般的抗议狂潮,而他本人也不能坐视整个北方沦入日军之手,这使他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曾在保定陆军学堂和日本振武学校受过军事熏陶的蒋心里当然清楚,以他国民党现有的军力根本无法同时抗击日本和红党两方面的压力,这样,他必须在抗击日本和剿灭红党之间作出选择。
这种选择太令他痛苦了,两个对手中任何一个得势,都将对他的江山稳固构成致命的威胁,但他在一定时期内又只能树立一个敌手。
从本意上讲,老蒋并不想和日本人为敌,原因也很简单,老蒋认为他的国民党军主力和日军死磕没把握取胜。
日本毕竟是个工业、军事上的强国,武器装备先进,作战思想领先。与这样一个世界上先进的军事帝国正面对抗,国民党军必将陷入漫长的战争而无力自拔。
即使他最后胜了,那也是两败俱伤。
而红党则可能坐山观虎斗,急剧扩大地盘、壮大自己的力量,来日终将成为他的心腹大患,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更何况他认为初揽大权,根基尚未打牢,所以这个时候抗日并非他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