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矛”就有“盾”,这是自从人类有战争以来永恒不变的道理。
从古至今,每一种新型武器的出现,那么就有针对它破解之术。
众所周知,坦克是英国人首先发明的,并以突破障碍、战壕,摧毁敌人碉堡工事而闻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德军刚开始也被这种“奇形怪兽”吓得是丢盔溃甲,子弹还打不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横冲直撞,被打的屁滚尿流的。
但也正是在这种巨大的压力的推动下,德国人开始研究反坦克武器,随后的日子里,专业“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在改变着坦克独霸战场的事实,那就是德军研制的“K子弹”。
这种武器还是依托普通步枪,只不是改变子弹的推进药,就是现在俗称穿甲弹的前身,但是这种子弹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但是无论如何,还是能在紧急情况下能阻止坦克前进的步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反坦克枪已经很完善了,不但具备了打击装甲部队的力量,而且还对敌人的野战工事造成相当的威胁,即便是那些钢筋混凝土的碉堡都难以抵挡。
只不过中国本身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而日本鬼子在装甲武器方面也只能算是二流国家,因此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对付小鬼子的装甲部队大多数是靠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战防炮、反坦克枪很少在战场上出现。
眼下李国耀所部得到了苏联的支援,在反坦克方面就准备了反坦克枪和火箭筒两种武器,而眼下的太原会战,这两种武器也全都亮相了。
“砰”
随着一声沉闷的声音,巨大的枪管伴随着后坐力,将一发长长的子弹发射出枪膛。
14.5x114mm穿甲弹瞬间横穿三百米的虚空,直接打在了一个半掩式碉堡上。
“轰”
巨大的穿透力直接将这个碉堡打出一个碗口大的破洞,而后狠狠地打在了那个鬼子兵的身上。
鬼子兵根本就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有这样的武器,顷刻间就被射穿胸腔,连后面的那个鬼子弹药手也没能幸免。
与此同时,战场前沿的火箭筒手也发威了,一枚枚拖着尾焰的火箭弹飞向前沿的日伪军火力点。
随着剧烈的爆炸声,一个个日军火力点和机枪阵地遭到毁灭性打击。
日军懵了,国军这边也大吃一惊,双方都没有想到反坦克枪和火箭筒对于这种永久性工事竟然有这样强大的攻击力,所以都惊呆了。
在不到半个小时内,太原西门外的碉堡群就被打的七七八八了,日军布置在前沿的火力点几乎全部被打掉了,剩下的一些步兵再次面对国军的冲锋,顿时显得畏畏缩缩,战力大不如前。
前沿的情况传到城里后,山岗武道少将再次懵逼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开战不到一个小时,被他寄予了厚望的永久性工事就完了,前沿部队损失惨重。
无奈之下,山岗武道只能命令城外的部队立即撤往城区,并下令封闭城门,构筑且加强城防工事,重新部署了守城兵力。
山岗武道以两个大队的日军外加两千伪军守备东、北两面城墙,由以两千主力外加一千五百多武装侨民守备西城,以一千伪军外加两千武装侨民守备南城,未分配守城任务的部队编为预备队,并以第一军作战参谋山田勇为太原城戒严司令,负责维持城内秩序。
而国军这边在占领了太原城外的城防工事后,当即从西、北两个方向紧追日军。
此时城里的日伪军兵力再次减少了不少,一万五的守军此时剩下了不到一万三,日军所谓的“依城野战”变成了“孤城独战”。
国军随即从东、北、西三个方面包围太原城,陆续扫清日军在太原城外的布署,并向城区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