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翠兰感激的点头应下,虽说是全村一起逃荒,可是像他们家这样孤儿寡母的,根本没人愿意跟他们凑一块。
也就是花婶一家,念着这么多年当邻居的情分。
这天夜里,孟瑶睡得并不好,两个孩子在身旁,时不时她就会醒过来,每次醒来都会伸手去探探孩子们,看看还有没有呼吸。
第二日一早,天才蒙蒙亮,敲锣声再次响起。
东西苗翠兰都收拾好了,孟瑶就负责带着孩子们就行,直到上车,孟瑶才发现,车子里早就塞得满满当当了,车尾还叮叮当当挂着两口大锅。
车子前边还用一块旧席子充当门帘,其实也是为了挡风,还在月子里的孩子跟产妇本来就不能吹风,苗翠兰也是尽力照顾着他们母子了。
孟瑶抱着两个孩子上了车,苗翠兰赶着骡子到了大门口,等着隔壁花婶一家出发了,这才慢慢悠悠跟在他们家后边。
刚出生的孩子,吃饱了就是睡,孟瑶抱着也没觉得累,车子四周被旧床单遮住,别人也看不见里面,孟瑶觉得这样的空间还是挺舒服的。
很快两家人就来到了村头的大榕树底下,这会已经有不少人聚集在这里了。
又等了一会,陆陆续续又来了不少人,大队长沈长山爬到围着大榕树的石墩上,先是敲锣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接着大声说道,“都来齐了吧?”
“来了!”
“来齐了!”
底下三三两两的回应着,一时之间,你一嘴我一嘴地回着,又吵吵嚷嚷了起来。
沈长山赶忙又敲了两下锣,大家这才安静下来。
“乡亲们,地里啥情况大家也看到了,这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不然咱们也不愿意背井离乡的跑到别处去生活去,现在要去投奔亲戚的就到我这领介绍信,其他人拾掇拾掇准备出发了。”
沈长山的话说完,有几户要去投奔亲戚的人家就去找他要介绍信了,其他人,有的在检查自己家的东西,有的朝着家的方向跪下磕头,还有的则是拿出小袋子装了把家乡的泥土进去。
这么做的大多数是上了老人,担心自己客死他乡,到时候还能带着点家乡的泥土在身边一起带走。
去投奔亲戚的那几户人家拿了介绍信便离开了,当然沈长山也没忘记叮嘱他们,这次逃荒的事一定不能往外说。
上面是禁止这种集体逃荒的,但是今年的救济粮又遥遥期,沈长山实在是觉得没希望了,这才召集了大家伙开会决定集体逃荒的。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在这只能等死,往外走,说不定还能活下去。
没一会逃荒的队伍也出发了。
大部分人家都是有牛车或者驴车的,当然也有没有的,只能靠家里的劳力拉着板车。
花婶家的牛车也是有车棚的,而且是竹编的车棚,她男人沈长旺最擅长编竹棚了,车子里也是塞得满满当当,花婶带着女儿挤在里面,她男人带着儿子坐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