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黑匣子(1 / 2)

第3章黑匣子

一,机组人员在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有条不紊,没有慌乱的情况发生,这说明没有发生劫机事件,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在调查中,有关方面也证实了机组的技术状况是胜任该次飞行任务的,身体也处于良好状态,72小时之内没有人生病、服药、饮酒,也没有其他问题;

二,当天早上的天气条件良好,通讯设备正常,可从07时50分49秒,飞机上的机组人员在进行正常回答后就失去了联系;

三,从07时50分49秒到07时52分04秒,在短短的1分15秒里,飞机从2100米降了1500米,并在520米的高度撞山失事。

在调查中,还有许多疑点,可那些疑点涉及到许多技术方面,为了让大家不觉得困惑,我就挑最主要的来讲。

在大部分空难事故中,失事原因大多与天气、人为因素、飞行员驾驶技术有关,在排除了这些原因后,我们的调查就陷入了僵局。需要推卸责任,把原因归咎到飞机的制造工艺上吗?调查组邀请了国际方面的技术人员,人家可不愿意背黑锅,我们良心上也不允许那么做。

就在这时候,调查组中的一位法医对我讲了一件事,这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位法医原本就在桂林就职,在此次空难发生前,其实他还有过类似的经验。也就是说,这不是桂林第一起严重飞行事故,早在1992年前,桂林地区就发生过好几次空难了,最蹊跷的一次就是1982年的一次空难(同样是广州-桂林的航班,飞机也是粉碎性裂解,百名乘客与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该飞机失事的地点竟然就在“桂林11.24”失事地点的附近。

这是巧合吗?

不,空难不会有巧合,尤其桂林地区发生过的严重空难事故不只这两次,大大小小还有过不少,这也许就是桂林重新建造新机场的原因(旧机场是奇峰岭机场,为军民两用机场,新机场是现今使用的两江机场)。

基于以上发生过的事故,民间有传言,在桂林地区的桂林市、阳朔县、恭城县有一个天空中的百慕大,飞机失事的原因就跟“百慕大”有关,失踪的那些飞机残骸被吸入了另一个空间里。

真是如此吗?

“桂林11.24空难”发生后,民间兴起各种传言,这让调查组的压力更大了,如果得不出一个让大家信服的结果,那么传言会传得更凶猛。

关于黑匣子破损严重、飞机残骸失踪、飞机1分钟猛降1500米等等,身为法医的我法解答,而当时这些难题也没有很快找到答案。大家都发挥各自所长,想要找出原因,法医们的工作虽然是鉴定死者身份,可没有想到,突破点竟然是法医找到的。

在确定遇难人数多出两个人后,我们查阅了登机后的乘客人数以及机组人数,算来数去,只有142个人。这又不是巴士,能够中途停车,再载几个乘客的。基于这一点,我们还考虑到尸块中混有其他案件的尸块,也许有人在飞机撞山前,杀了人,分了尸,将尸块扔在山上,我们将它们捡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