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与我喜欢的学——语文,有着不开的因缘。溯一下,哪怕现在是说个大概,还是一不短的故事,我潜在的中二、装b的气质,估计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初中,我遇到了应该说人生中好的老师之一,肖老师。
初见的时候,因为那天我们还没有发校服,看见走进室的那几秒,我估计班里半数以上的人都没反应过来是老师——身形实在太娇小玲珑。不单是的身高,脚踩着……应该是5的高跟鞋吧?目测也刚到160的样子(说实话我当时都没注踩了高跟……),加上肖老师的瓜子脸,反正我是以为是与我们一样的学生。到走上讲台,中气挺足地自我介绍,虽然也是偏萝莉音……
大家吃惊之余,得我们是带的第一届学生,是当时我们大多都是12岁,而是24,正好比我们大一轮——沟不明显,加上刚“愿同我们一起进”的发言,博得了绝大部份同学的好感。比起“老师”这个天然有距离感的称呼,“朋友”,甚至“姐姐”,应该有吸引力吧?
我对肖老师的第一印仅限于“人格魅力不错”、“虽然是带第一届学生,生水平应该也不会差”,至于我自己,其实对语文是……不能说讨厌,但的是缺乏兴趣,大概是小学的响,对语文的印就停留在背书、抄写上。虽说我小时候记忆力不错,这些东没对我产生太大的压力和痛苦,但也绝对谈不上“乐趣”。
正让我下大决心,认学语文的,是初一上学的中考试……
“不仅是班级第一,也是年级第一啊。”当肖老师表扬我、同学们的目也往我这边汇聚,自豪的同时,也会感到几分难为——也许是因为小学语文的分数也有满分,潜识里会觉得:不是值得夸耀的事。嘛……后面,也许装b的口嗨习惯是从那时起就萌生出苗头了呢?但当时的我,没有何飘飘然、膨胀的法。时的高兴是肯定的,但随着中考试过去,像是历史老师,地理老师……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我在半天四节课上,三不同课目的老师点起来答问……
我该说么好呢?也就是当时没有“黑人问号jpg”、“小朋友,你是否有多问号”……不然我满脑子的肯定都是这些。当我第三老师起来的时候,同学们也忍不了,不哪台下发出轻笑,“噗嗤”那一声在那个瞬间显得格外晰,然后就像一潭平静的水池,有人扔了一块石头,瞬间就“热闹”起来了——哄堂大笑,得老师还非应景地了个挠头的动作。
一问道,前面两节课都有章启轩答问的环节,老师搞明白怎么事,我也是从那时起,依旧没有走走道不道自己是谁的心态——膨胀得不要不要的,而是莫明地沉下心来,感到多老师的关注、认同,让我有了目标:不偏的前下,认学好一,同时努力成为语文学霸。这就是我“镜水”这个号诞生的契机……
注哦,我没有少一个字——“绰号”、“账号”啥的,号就是号,古人字么号么的那个“号”。
章启轩,自号曰镜水生!
听到这里,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文艺2b青年”、“装逼不草稿”,其中少数人——懂得古人一些礼法习俗的,还会喷得有技术。
古人一般都是有“字”,有“号”的,而号是文人雅士互相的敬称,虽然比起“字”——师长或父辈对自己的许,“号”比较自由一些,但它是寄托着个人的抱负、格,人生追的体现。你个初中生,毛都没长齐,就自己号了?咋不去挂个号看看发烧没有啊……
这要从初二下学,我们学到《柳生传》的时候说起。
那堂语文课,课堂纪倒还凑合,但临近下课,好像某个同学说了一句渊明老生的玩笑话——当然听上去的感觉不太好,然后声音又没压住,肖老师听到了。肖大大当天似乎心也不好,就临时额外给我们多置了一项作业。
“仿照《柳生传》的行文,自己写一篇小自传,下课!”
到走出室门,班上还是一阵静默,多数同学都与自己的同桌面面相觑……
“啥?仿写……还是仿一篇古文,这是让我体验一下古学生的作业吗?”
“重点还限定了要写自传……我们13岁左右,能有啥履历啊?小自传我字数也凑不够啊……”
而我,包括多数同学,其实都明白:肖老师生气了,这项作业是对我们的惩罚。“既然没有古人的文言功底,就老老实实学东”,我的用就在了。但……
“成这份作业。”
“哪怕我依葫芦画瓢的文言文,行文句可能不太规范,我也尽量写到好……”
“号”与“字”的区,我是了的,对于同学们理的“履历”,是有一定偏差的:不是自我介绍,而是写出自己对将来的许。这相当于开的小作文——这样理的话,我觉得自己找到了正的钥匙,瞬间灵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