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历五年末,宋军开始在洛阳附近安置兵马以便监视,澹台子多次想除去他们,但又害怕此成为宋军提前动手的理由。
现在洛阳的一切都在宋军监视之下,澹台子作为城主自然不好行动,但是澹台鹊并不被众人所熟悉,因此各种任务都由澹台子吩咐下去,澹台鹊来完成,尽可能的减小消息走漏程度。
尽管兵粮充足,但对抗大宋,仍显渺小,与昔日反宁不同,讨宁之所以可以成功,是因为当时皇帝的昏庸无道为他们提供了太多机会,但现在天下太平,宋斋更是让宋变得无懈可击,暂且不说主动进攻,守城都是奢望。
一旦城破,遭殃的必是城中百姓,但他不可能投降,因为五年前在洛阳城墙的那一幕不允许他投降,他只有战死,才算对的住城中百姓,对得住死去的亡魂。
“我早已做好赴死的准备。”
……
宋历六年春,宋军开始派兵前往洛阳,先锋一万兵力预计最先到达。
“哥,打探清楚了,最早到的军队大约有五千兵力,后面还会有五千援军与其汇合。”澹台鹊说着。
“可知领队是谁?”澹台子问。
“似乎是叫李诩。”澹台鹊说道,“他们到洛阳还有两天的路程,其中可能会经过胧山山北,那里地势极险,他们可能会绕道而行,若是如此,就推延了一天半的路程。”
澹台子放下手中的书卷,看着澹台鹊说:“他们一定会走胧山那条路。”
“你怎么这么肯定?”澹台鹊反问道。
“李诩素来耿直,从不肯绕弯路,一定会追求快而忽略地形。”澹台子思索着什么,“而且他嗜酒如命……”
像是确定了什么,澹台子马上想出了办法。
李诩嗜酒,行军一定会私带很多酒,并且他为人向善,根据澹台鹊带回来的情报,李诩也一路收留了许多无家的百姓,在加上宋军日夜不停赶路,定是疲惫不已,如此一来,便满是破绽可寻。
澹台子将众人招来,说了自己的计谋。
“只是这个深入的人,由谁……”
“让我去吧。”澹台鹊打断了澹台子的话。
“不行,太危险了,你不能……”
“哥,这不是危不危险的事情,我今年十七了,不是小孩子了,让我去吧。”澹台鹊说道,眼神不容质疑。
澹台子想了想,最后才迟疑着说:“那……好吧。”
……
一日后。
夜色近晚,李诩带着军队赶路,却在路上遇着一个浑身脏兮兮的女孩儿。
——却是澹台鹊。
李诩果真以为是难民,便收留她,跟着宋军部队。
入夜时已经进入了胧山,由于夜色不好赶路,便在坑坑洼洼的山上扎了营,对于李诩来说,这是一大忌。
澹台鹊找到了李诩藏酒的地方,看着一坛坛美酒吞了吞口水,抱着一大坛酒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