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街边打印店的时候停下,进去后隔了一会儿便拿着新的旗杆子出来,插在摩托后面,继续上路。
当然,这些场景都是在附近完成的。
开机前几天,何华也没有安排太多的拍摄任务,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的镜头,让演员尽快找准状态。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删减了人贩子拐卖孩子、母亲寻找丢失女儿的情节后,剧情进展的很快:
张国力饰演的雷泽宽白天在人多的地方发传单、不停找人打听附近有没有领养孩子的家庭,孩子多大,哪来的;
天稍微黑一些就抓紧时间赶路,有时候太晚了,黑灯瞎火也找不到住的地方,就随便找个桥洞或是马路旁眯一会儿。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第二天骑车上路没精神,直接和山路上迎面来的拖拉机发生了刮蹭。
在多次道歉后,张国力一瘸一拐的吃力地推着受损打不着的摩托向附近的村子走去,拖拉机师傅说那个村口有个维修铺。
“来来来,灯光、摄像、道具准备。”
“Action!”
余力为摆弄着摄像机,镜头从蹲坐在摩托旁干活的维修师傅身上渐渐转到越走越近的张国力身上,同时在他满是血污和疲惫的脸上停留了一秒。
“帅儿,莫玩啦,有人来喽,去帮一下子。”门口的中年师傅喊道。
镜头切换成全景,转到修理铺内部,一个留着长发,长刘海的男生在电脑后面认真的操作着,听见叫声后抬头烦躁地回了句:
“知道啦。”
“咔!”
一听导演喊咔,朱亿龙的心里就有点小慌张,这是他的第一场戏,要是导演不满意,会不会把他给换掉?
何华倒没有那么严苛,一点错误都不让犯,他只是拿着大喇叭说出自己的意见:
“亿龙,你在回答的时候不要有那些抬头的工作,你在沉迷于电脑游戏啊,怎么舍得让眼睛离开屏幕呢,所以你可以让身体给点反应,比如说微微上提,但面部不要有变化”
“好,明白了导演,我再试一次。”朱亿龙赶紧点头。
何华看着朱亿龙这个非主流男孩的造型,突然有点想笑,赶紧低头忍住,这个形象是为了凸显角色有些叛逆的性格,现在年轻人不就流行这个吗?
等到了快认亲的时候,找个理发馆咔咔一推,变成个小平头,叛逆少年阳光起来,人设就更加丰满了。
何华坐回位置上,看着监视器,等待各小组复位。
“来,各单位准备action”
1月6号,几个客串的演员陆续来到剧组。
这些人里何华有的眼熟,却不知道人家名字,苏伦赶紧介绍:
“王砚辉,之前演过《光荣的愤怒》和《李米的猜想》,这次来帮忙客串高速交警。”
“哦哦,我就说怎么这样眼熟,我看过你的电影,演的挺好,快坐。”还有《我不是药神》,何华在心里嘀咕。
“谢谢导演。”
接着第二个人,何华见到后有些诧异:“这不锅姨吗?苏伦从哪儿把她给挖出来的?”
“这是刘丹老师,国话的演员”
刘丹要演的是那个扇刘天王巴掌的渔家妇女:她先是在海岸边整理晾晒渔网,听见雷泽宽和提供线索的好心人的对话,在雷泽宽请求让自己带孩子去做DNA检测时,冲上前对他进行厮打和阻拦,最后将他推下水。
苏伦介绍完又凑到何华耳边小声说道:“黄垒老师介绍的,俩人是同学。”
难怪了,何华由衷的表示感谢,感谢这些人能来帮忙。
说真的,来这一趟,剧组给的钱也就够个车马费,主要是来认识结交下何华,多个朋友多条路啊。
除了他俩还有就是张家宁,第一部戏《那些年》里没有小丫头的角色整的何华挺不好意思的,这部干脆叫她来客串下,也算是帮她抬抬咖。
没办法,明星也分三六九等,同样地位演电影的就是比演电视剧的牛,因为看电影收费,看电视剧不收费。
只是何华想不明白了,现在电视机顶盒也开始收费了,那演电影的凭啥还高人一等。
张家宁出演的是给雷泽宽提供线索的女孩,本来是个小胖妹,何华干脆设计成张家宁提供线索,然后带着小伙伴(小胖妹)来赴约,大家一看就能明白涵义。
出门在外首先保护好自己,这样这个小角色也立起来了,聪明又有爱心。
人到了,何华就安排着调整一下拍摄计划,先拍这几人的戏份,别耽误人家的时间。
王砚辉的戏份很简单,摆张严肃脸,说着批评教育的话,做着暖心的事。
张家宁这边也还好,两人举着个牌牌与张国力汇合后,摩托载着三人便来到海边。
最难的是锅姨这一块。
“放心打,没事的,我这张老脸厚的很。”张国力怕刘丹紧张,笑着开玩笑。
不过他真的想多了,刘丹在戏台上磨练了十多年,一句话早就刻在了骨子里,那就是:戏比天大。
何华刚喊开始,刘丹就揪住张国力的头发,狠狠地扇了过去。
张国力可能被打蒙了,没第一时间说台词,只好重新来过。
“张老师,没事吧?”咔了后刘丹赶紧道歉问候。
张国力不仅没生气,还夸赞:“就是这样,等下就保持这个状态,咱们争取一次过”
两个好演员碰撞,戏的质量嘎嘎上升。
张国力任由刘丹撕扯、殴打,只是不停地请求:
“就让我带他去一次吧,求求你们,就一次,就一次.”
声音凄然,让人触目恸心,连一旁的群演大妈都忍不住上来劝阻;张家宁身旁的小胖妹也想要上前,被她拦下。
最终张国力还是被刘丹推入海中。
“咔,过了。”
工作人员赶紧过去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