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初具雏形(2 / 2)

区工商分局现场办公,直接把电脑和公章带到了厂区,为有意在当地注册企业的公司办理营业执照。

平乡镇镇长吴思雨反复和马乐天对接,要求一定尽快启动入驻工作,一开始马乐天还想再等等,等园区建设工作扫尾时再推动厂商入驻。

但是还没等吴思雨等不及,部分厂商就已经等不及了,毕竟签了合同,早一天入驻就省一天的租金、税费,以及运费。

最后干脆变成了,建好一批厂房,入驻一批厂家。

这些入驻的厂商很快就发现,自己选择城东区是多么正确的一件事情。

因为江东市是老工业基地,最不缺的就是熟练工人。这些工人从前在化肥厂、车桥厂、洗衣粉厂等等各类工厂工作,对于加工机械的运用炉火纯青,而且工价相比起东南沿海要便宜不少。

对于本地人来说,这一百多个大小厂商,提供的是4000余个就业岗位,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谁还愿意跑到外地去?

而最高兴的莫过于本地和邻近省市的零售商户,以前抱着现金坐一天一夜火车去进货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进货途径远比之前要安全省心。

事实上,他们都还忽略了一个重大利好。

从前的零售商户进货,货品已经通过厂商、一级分销、二级分销层层加价,但是现在变成了商户直接到园区找工厂进货,园区厂家的利润提高了,零售商拿货的价格也降低了。

事实证明,张政禹的策略对了。

比起很多政府领导在原地凭空规划一个项目的做法,张政禹往往是在本地经济基础上,对既有业态进行调整和加强。

而这样的多重利好,马上在城东区形成了聚集效应,越来越多的商家希望在小商品市场谋一个车间,一开始陈静还担心入驻不满的小商品产业园,现在竟然有些不够用了。

张政禹趁热打铁,提出在原有基础上,再追加开发一百亩园区,对现有规划进行调整,引进更加丰富的商品业态,搞活园区经济。

经过一系列操作,产业园区的规模再次调整。

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尽管十几年后的产业园几乎都是以五百亩、一千亩为单位,各地都争相把产业园做的像一个小镇,但是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城东区的产业规模已经不小了。

当然,项海凌也没有忘记张政禹的嘱托,但是他并没有自己开发工厂,而是挨家挨户和每一家厂商谈长期拿货的价格。

他要做周边豫省、川省、湘省的集中代理商。

并且利用他家里多年从事物流运输的经验,实现了从下单到运输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