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这一句话,不仅化脏水于无形,而且还移花接木,把矛盾点转移到了赵构的身上。
老嬷嬷和老管家两个人对视的一眼,支支吾吾了半天也说不出来个啥。
晁盖呵呵一笑,随后就对身后的李瓶儿说道:“把所有送上来的女子都收入童贯的这座府衙之中,好好伺候着,不得怠慢。”
李瓶儿应了一声之后,晁盖转身就走,不给这些人继续发挥的任何余地。
这次危机虽然被巧妙的化解了,但晁盖也隐隐的感觉到了满朝文武上下真正与自己同心的人并不是很多。
所以李纲的那些建议已经迫在眉睫。
随后晁盖直奔皇宫,将昨日李纲所提的李纲、李光、赵鼎和宗泽等人推荐给了赵构。
赵构自然表现的极为漠不关心:“这些事情晁大人自行断定就可以了,朕准奏就是。”
晁盖知道他会这个态度,所以紧接着回头又问秦桧:“登基大典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我看宫里宫女妃子以及太监的人数上都不太够,等到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应该给圣上选些才是。”
赵构一听眼睛就亮了,不等秦桧回答便立即点头:“好啊好啊,登基大典的事情好处理,倒是给朕选宫女的事情晁大人应该多多费些心思。”
晁盖微微点头。
正好可以借助选宫女的这次机会好好的拉拢一下朝廷内那些具有着隐藏影响力的大臣们。
有了选宫女的动力,登基大典的事情办得就越来越快了。
两天之后,赵构的登基大典顺利进行。
改年号为绍兴。
任命晁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师,总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也就是所谓的宰相。
李纲为参知政事,实际上就是副宰相。
卢俊义仍旧掌管枢密院任枢密使。
李纲掌管三司,为三司使。
公孙胜任太尉,掌管汴梁城军马统领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兵司。
吴用任枢密副使,虽不在朝,但却有其职!
李光为御史台御史大夫。
宗泽为枢密副使,可参加御前会议。
赵鼎为大理寺卿,可参加御前会议。
改梁山军为禁军,正式收编于大宋的正规军。
其余各好汉也纷纷各领其职。
虽然表面上这些人里官位有高有低,但实际上就是以晁盖这些人形成了一个小内阁,外加一个秦桧,用御前会议彻底架空了赵构。
登基大典之后的第二天,晁盖又领圆,梁山好汉在汴梁城军营,为开封府之变死去的梁山好汉举行了盛大的悼念仪式。
原本以为,这样一番手段之后晁盖便可以掌握住了满朝实权。
然而就是在这悼念仪式当中,却仍然出了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