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蔑不用说。毕竟,他在秦国的声势比不上士会。如果确定要迎士会回国,不管主动也好,被动也罢,先蔑肯定是跟士会共进退。”赵盾说道:“我们就只说士会和狐射姑。这两人都是晋国将军,无论是谁流落在外,都是晋国的损失。”
提到狐射姑,赵盾始终有心结。为了不让人觉得他的倾向性太明显,他同时肯定了两人,同时将自己的态度尽量淡化。“就算两位都要迎回,也要定个轻重次序,想好对策,不能贸然行事。所以,各位都表个态,看是先迎回哪位将军,才是当下最紧要的。”
赵盾的意思很明显,今天只决定迎回其中一位。至于另外一位,以后再议。
“如果要论事情紧急,肯定是迎士会将军在先。”郤缺第一个表态。“秦晋互为邻国,摩擦频繁。如果能早日将士会将军迎回国,相当于我方多了一员大将,对方则少了一员良将可倚重。此事宜早不宜迟。”
“我赞成郤将军的看法。”臾骈义不容辞的站在郤缺一边。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秦对晋既是蓄谋已久,他们肯定不会因为此次小胜就罢手。一来,他们尝到了甜头,想要更进一步;二来,秦国对中原的觊觎众所周知。尽管经历过穆公在位时的几次重大失利,他们收敛了许多。但是,一旦有机可趁,他们定会瞅准机会,卷土重来。
士会之才,以一顶百。士会能帮秦国多少,相应的,晋国的利益就会受损多少。如果晋国不能尽早将他接回,相当于自毁前程。
“我也赞成郤将军所说。”栾盾也表了态。
栾盾对赵盾与狐射姑之间的恩怨,细节不太了解,但是两人不合他是非常清楚的。赵盾肯定不乐意迎回一个处处与自己针锋相对的人。何况,如今赵盾重用的是郤缺和臾骈二人。栾盾想,跟着这二人站队,肯定不会错。
胥甲和赵穿一起犯错,深知自己罪孽深重。如今还身居‘六卿’,今日会议又不得不参加,正是难堪至极。所以,从头到尾,他是能不说话尽量不说话。
此时,见几位都表了态,他只得随大流说了赞成。之后,又沉默不语,继续煎熬。
已经有四人赞成优先迎回士会,大家都看向荀林父。只见他不慌不忙道:“荀某还是认为,狐将军返国才是眼下最紧要的。”见众人不解,他又解释道,“狐将军本为中军佐,因为他不在,在下才忝居其位。”
“他本是翟国皇室贵戚,如能重回晋国,一旦翟国与晋国有战事,他可作为使者达成和平;两国交好,他又能利用其特殊身份,加强彼此联系。对于晋国霸业而言,无异于如虎添翼。”尽管理由非常牵强,荀林父仍坚持把自己想说的说了出来。
“紧急二字,视乎如何看待。如果单是从时间紧迫而言,秦国确实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外患。召回士会将军,肯定是首当其冲。”荀林父试图将自己的理解传递给众人。
“如果从影响深远与否来看,与翟国的紧密联系,才是晋国霸业永续的坚实后盾。毕竟,翟国与晋国本就有姻亲关系。这些年联系较少,关系已经有些疏远。两国各自经历朝政更替,现在正是加强联系的绝好时机。”
荀林父的阐述,确实耳目一新。
如今,翟国内部一盘散沙。晋国正处幼主继位,大臣摄政的微妙时期。如果两国此时加强联系,翟国感恩万分,将来定会涌泉相报。有些诸侯国,目前对晋国是持观望的态度。如果有翟国的大力支持,起码对外展示了晋国与外戚的团结。诸侯国见此,必定会更坚定的拥护晋国。
“所以,我还是主张,将狐将军迎回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末了,荀林父以此句作结。
然而,荀林父说得再动人,也改变不了事实。四人赞成,一人反对,迎回士会已成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