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大宋百姓特别崇文,读书人喜欢的事物就是他们追逐的“潮流时尚”,而文人们最喜欢干的事,除了约一群朋友在酒席宴中高谈阔论,以文会友之外,就是用美酒佳肴和美人谱写一段千古佳话。
偏偏这两种情况都不太适合高度酒,小口小口的泯显不出来自己的豪气,大口豪饮先不说受得住受不住那个刺激,在没有被高度酒练出来海量之前这么做的话,只怕是刚刚诗兴大发,还没有来的及站起来把自己偶得佳句念出来,就先到桌子下面神游物外去了。或是刚和美人聊了几句情话把气氛搞起来,还没有成就好事,就越过所有的过程细节直接到大被同眠的环节了。
不是说读书人中没有喜欢烈酒的,只不过是这些个文人雅客最出彩的场合不适合烈酒,这就让烈酒很难成为大宋的一种风气流行起来。倒是就像冯连海说的一样,如果能把这种烈酒运到辽国去,在那边绝对有市场。可惜的就是现在大宋和北辽之间除了在雄州开放了有互市之外,并没有什么交易的途径。
张玉兴翻了个白眼说道:“我再次强调一下,那根本不能算是酒,只是一种原料,生产出来就不是让人喝的,最多和劣酒一个等级,真正好的烈酒不但香味浓郁,入口更是绵密敦厚回味无穷,还会随着存放时间的越来越香醇。再说我也不是只会做烈酒,低度数的酒甚至果酒或是果汁我都能做出来啊。”
想了想张玉兴又接着说:“当然我们现在缺少人手,只能是把这种竞争激烈的商品先放下,倒是可以让工坊先生产出来好酒,然后存放起来,反正我们现在建造的地方大的很,这样到我们想要推出去的时候,这些存放了几年的酒就可以当成我们的拳头产品抢占市场。这件事你心里有数就行了。至于你说的商品问题,除了自行车和三轮车之外,我打算推出的重点商品其实是香水,这才是我们手中真正高利润的奢侈品。”
“香水?什么香水?有什么用处?”冯连海有些迷茫的问。
“香水就是一种带香味的液体,涂在人的身上或是衣服上,能让人身上也带着这种香味,诺,这就是我在实验室中小批量提炼出来的样品。”说着张玉兴找出来一个小小的木盒递给了冯连海。
冯连海接过了那个小木盒,一边打开一边问道:“听你这么说,这香水和平常大家用的香粉不是一样吗?为什么还要制作成香水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北宋时期民间奇葩的审美观了,唐宋之时,簪花可不仅只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可以染指,不过到了宋代被发扬光大了。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迎面走来的男人头上插着各种鲜艳的鲜花,尤其是看到一些彪悍的壮汉,长的五大三粗,声若洪雷走路带风,偏偏头上插着一朵艳丽的红花,这样的场面就算是已经见过多次了,每次却都能让张玉兴感觉不适应。
簪花的习俗由来已久,民间兴起据说是从宋朝皇帝喜欢给自己喜欢的臣子赐花,据说但凡参加皇帝举办的宫廷宴会,大臣都能领赐到宫中名花。这种赐花又分等级,其中以真花最为珍贵,每年三月,君臣共赴金明池游赏,与游群臣才得遍赐“生花”(即鲜花)。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北宋崇文,面读书人最高光的时候就是东华门外唱名,其中的状元跨马游街之时,皇帝都会赐与状元非常硕大艳丽的鲜花,在万民的欢呼敬仰之中游遍汴梁,可谓是读书人最荣耀的时刻了,因此民间开始竞相效仿。
簪花一是为了好看也是为了让自己身上有香味,文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的风流倜傥,还会在身上洒香粉,带香囊。香粉的味道实在有些浓烈,而且也不够持久,所以经常有人会洒的过多,每次从这些人身边经过时,都能把张玉兴薰的一溜跟头去。香囊稍好些,有各种不同的档次,比如里面塞入的是名贵香料(不是做菜用的那种,是指檀香龙涎香这种)的,这种就是等级极高,作工精细味道较好闻还不薰人,只不过价格感人非富贵人家都带不起。有些是塞的时令鲜花,这种香味不大还不持久,至于塞香粉的那就是最差等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