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兴满怀着心事,先去了趟自己在城中买的宅子,吩咐管家孙正给自己收拾出来一间房间,自己今天要住在城里,又找了个下人去城外的庄子送信,给邬眉儿说一声免得她们担心。
抬头看看天色,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张玉兴就提前出门前往潘楼。古代就这点不方便,没有精确的计时工具,或者说是这种工具不方便携带普及,导致人们的时间观念很模糊,相约的时间都是午时初,申时末之类的大致时间,至于精确的计时装置大宋也有,只不过体积太大,主要用在天文和制定历法上面。
说起来古代的统治者对制作更精确时间的装置还是非常重视的,这也包括北宋时期,各种水滴刻漏越来越精确,包括著名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竟然都能够做到全自动报时,让人不得不佩服千年前老祖宗们的智慧。可惜体积太大,只能是服务于皇家和用于制定历法。
后世各种观测条件众多,精确度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人们对历法的制定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关注,但是在农耕为主的古代,历法是指导百姓耕种的重要工具,统治者不惜牺牲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只为了能制出来一套适合当时的历法,哪怕只能适用几十年,制定出来也是大功一件,全是因为只有制定出来了精确的历法,用之推广之后才能让百姓们不至于错过了农时,这在古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张玉兴一路上胡思乱想的,一会儿想到怎么处理阎士贵他们,一会儿又想到看时间不方便要不要弄出来个摆钟,就这么来到潘楼酒楼前面。
京城汴梁商业发达,处于服务业的酒肆饭馆众多,光是卖酒卖吃食的脚店就有上千家,这还没有算上路边和沿街叫卖的小摊贩,其中规格最高的就是酒楼,名气最大的就是所谓的七十二家正店,这些酒楼都有各自的特色和拿手绝活才能屹立不倒。
比如号称汴梁第一,七十二家正店之首的樊楼,原名白矾楼,据说以前是个矾行而得名,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改建成了现在的樊楼。樊楼的特色就是高贵奢华,拥有京城最多最好的美女,酒菜和服务,将吃、喝、游、乐、购融为一体,五座三层高的主体建筑高大宏伟,比周围的建筑都要高出一大截,内部可容纳千余人,每天有无数的王公贵族,高官显贵和读书人流连其中,一掷千金,灯火辉煌,夜夜笙歌。
而张玉兴现在来的潘楼又是另外一种特色,七十二家正店有些是以行市设置为主的,比如马行的庄楼,牛行的看牛楼,这些酒楼作为行头所在地,不仅是住宿观光,还兼具生意谈判、贸易往来、签订合同、检验货物、交割货款等业务,潘楼也是类似于此类。
比方说潘楼所在的潘楼街,这条街挺有意思,有很多高大上的生意,比如鹰店,是鹰和鹘的专卖店,这种鹰鹘是捕猎用的,比猎狗还灵活。除了鹰店,这条街卖的东西都很高大上,比如珍珠,绸缎,熏香,生药等东西。
挨着潘楼街的叫南通一巷,这里的生意更是厉害,是金银的交易场所,每一笔交易都是以千万计。因为是金融交易场所,老板们有的是钱,所以这里的建筑都很高大上,舍得花钱自然富丽堂皇,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
由于附近都是做大生意大买卖的有钱人,附近最大的酒楼潘楼就成了他们最佳聚会的场所,这里不止卖吃食,还是衣物,书画,珍玩,犀玉的交易场所。潘楼里面比较拿手的就是以羊肉为主的各种野味海鲜,当然海鲜的品种很少,只有一些贝壳类的如螃蟹、蛤蜊,野味的种类就比较多了,什么野兔、鹌鹑、野鸡野鸭等等。如果说樊楼就像是后世一个高档的夜总会,这里就更像是后世的集商业和娱乐服务业为一体的现代大酒店。
张玉兴来得比较早,酒楼里的客人并不是很多,张玉兴要了一个楼上的雅间,订了几个酒楼里的拿手野味,烫了一壶好酒,吩咐门口的伙计注意自己等的客人,然后就在这雅间之中静静的等待李璋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