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法这东西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军队组织能力的上升,使得单兵作战或者说个人英雄主义不再盛行。
所以说,哪有那么多开无双的武将,便是吕布唯一一次开无双还是在袁绍讨伐张燕的时候,和成廉魏越等数骑冲阵。
而黑山军的战力怎么样,张燕最清楚,除了自己的嫡系之外,其他军队的战力说句话只能算累赘,打肿脸充胖子那种,而且他不懂战阵,所以被吕布屡次突袭也不能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而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这种高难度的事,历史之中也鲜有人能做到,值得一提的就是关羽。王零在整理记忆时,对关羽的印象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少年时的崇拜,叛逆期的怀疑,以及真正成年后书读的多了之后的理性。
白马延津之战,曹操采用荀攸“声东击西,轻兵掩袭”之计,攻其不备,说白了也是打一个反应的时间差,在颜良军还未结阵之前,扰乱敌阵,其实到了这一步,形势就已经开始逆转了,关羽的斩将成为压倒袁绍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便是结不成战阵在冷兵器战争时的影响,而早期战车就是破阵的关键,也是胜负手。伴随着骑兵的出现,战车也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破阵的任务也就更多依赖骑兵。
但是汉朝此时的骑兵并不适合冲阵,毕竟像后世的重骑兵,例如铁浮屠之类的都还没出现,贸然骑兵冲阵,而敌方有所防备的话,只能如公孙瓒那般将家底一下全赔进去。
所以汉朝的骑兵是很尴尬的一种情况,融不进战阵,要么如边疆那般各种轻骑,用着游牧民族的战法,不断走A去恶心人,待消耗差不多再近战收割;要么就将其当做奇兵,利用其机动性攻敌侧翼。
更何况骑兵是宝贝,又怎能投入到绞肉机似的攻城战中。
但是骑兵最大的优势便是机动性,这也是哪怕进入热武器时代,骑兵仍能存在的原因。在交通以及通讯尚且不发达的时代,骑兵能做的事太多了,这也是王零心心念念要组建一支骑兵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有了白马计划这个计划的原因。
而王零对阵法的印象不知道该怎么说,另一段记忆中对宋朝那些阵图印象很是不好,特别是那什么“平戎万全阵”,外行指导内行,被辽金按着头打。
但是他也听说过武侯八阵的名声,连诸葛亮都要依靠战阵,那他身为三分之一的诸葛亮怎么也要看一看。毕竟当参谋和军师,读读《孙武兵法》也就差不多了,能说出个一二三四就好,但是要去带兵,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
山上刊印的第一批书,便是兵书,除了《孙武兵法》外,《孙膑兵法》、《六韬》、《三略》、《吴子》、《尉缭子》和《司马穰苴兵法》,全部刊印了数十本,分发给了张燕和麴义等人及其下属,当然王零身边还留了几份。
麴义闲来无事也会翻一翻,他虽然学识不高,但是对于这些基本上翻译成白话的文字还是能看的懂的,而且有些描写阵图和地形示意的还有插画,这让他感觉颇为有趣。
他现在的手中就拿着《孙膑兵法》,针对接下来的比试思考着如何去做,单纯的战阵变化基本没什么难度,张燕手下的士卒,或者说山上调教好的士卒足够听话。
一旁的张燕倒是在看其他的兵书,他也喜欢看那些插图,毕竟浅显易懂,偶尔会在地上用树枝画一些图,然后过不久再擦掉,他还是很好学的,只是白首方悔读书迟,所以他对他儿子张方的要求又高了一点。
“没事可以拉军队出来练练,仅看是看不懂的!”麴义说道合上手中的书,将其整理好放进自己的行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