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用武来做例子,就是客观事实,不容否认了。
许多人都认为,高手是隐世不出的,正是因为他们隐世不出,所以他们就比擂台上,获得金腰带的选手更强。
但是,作为一个武术爱好者,作者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其他行业,或许有隐士高人,但是武术界,是真的不存在什么隐士高人。
首先,每一个武师,学武术的初衷,都是因为好斗心理在作祟,每一个武师,在年轻的时候,尤其严重,尤其明显。
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是天下第一,所以拼了命的训练,加上擂台上那不要命的打法。
武,名为止戈,但却是不存在什么心境和内力。
在现实世界中,武师的胜负,靠的是基础力量,速度,以及实战经验,换而言之,在体量对等的情况下,就是比拼技巧。
所谓的世外高人,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从来没有参加过正式比赛,一旦他们参加了正式比赛,高人的幌子,就被戳穿了,空城计就唱不响了。
那么问题来了,抛开世外高人的说法不谈,只是讨论武术比赛的结果。
如果假设,金腰带是本届的最强者,为甲,那么是否在这次比赛之中,还存在比他更强的人,便是设定为甲加一呢?
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性的一个假设,因此,数学只能适用于理论,而理论,永远比不上实践带来的结果,那般真实,那般客观。
“我着急?”
“我着急什么?”
“现在最应该的着急的,难道不是我师兄郭幸,师弟周康,还有仁山那个东楚皇吗?”
“晴晴,你想想看,他们做了齐王,鲁王,还有一个直接自称为皇,多么潇洒自在,多么威风八面。”
“而我,只是襄县一个军屯大户,你让我收成粮食,倒还可以,要我去为了天下事着急,暂时不太可能。”
徐行的一番话,说起来很容易,但是真正说出来,心里面,到底要承受多大的压力,恐怕是鲜有人知了。
“那你的宏图大业,伟大理想,怎么说吗?”
“就这样暂时放弃了?”
晴晴知道,徐行说的是玩笑话,或者说,苦笑话,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有些事,并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蒙混过关就可以不了了之。
其实局势很明朗,也很残忍。
郭幸和周康,徐行还是更加了解周康,或者说,是风安了解周康。
毕竟,二人曾经在一个屋檐下同吃同住,周康又是上官雄的亲外甥,个中原因,自然不必多说。
但是,不管这个世界的郭幸和周康如何,徐行都有充分的理由推测,这二人只是以上官雄的死为借口,大军南下,想要吞并吴越。
说来有些奇怪,徐行的理由,其实挺自恋。
“什么时候打不好,非要等我被赶到襄县的时候才打,师父也不在了,都无法无天了。”
纵然郭幸和周康从来都没有忌惮过徐行,但是对于吴越的攻势,所挑选的时间点,未免有些巧合。
这也难怪徐行偶尔自恋一下,甚至觉得,是自己失势落魄了,那二人才敢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