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奇葩的税收
三个人说着走着,没有多久,就从香山寺沿着古道,走进了一处山沟当中。
在山沟里岸边的山崖上,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洞窟,那都是以前古人开凿的石窟,里面会有当时的能工巧匠,雕刻的一座佛像。
“这就是万佛沟?”
马兴惊讶的问道。
东山和西山的石窟完全不同。
西山的石窟一个人高大异常,一尊佛像大多都有超过正常人的高度,最大的卢舍那大佛足足有着将近二十米高,光是一个圆润丰满的头部就足足有着四米高。据说卢舍那大佛还是工匠仿照武则天的模样雕刻而成的。
武则天一人就捐钱两万贯,佛像一凿就是3年9个月。
但是,这东山的石窟却大都是并不大的矮小石窟,石窟都不大,自然里面的佛像也就没有那么高大了。
马兴走到一处洞窟左近,直接走进去看到,却愕然的发现里面原本该有的精美的石雕佛像却是只有着一个底座不说。,甚至还能看出来,那还被人敲掉的。
“这里的佛像呢?”
“被人偷走了。”
听到这个回答,马兴就感觉到一阵心疼,默默走出这个佛窟,再去看下一个石窟,却发现了同样有着佛像被人敲断盗走的痕迹。
“这里的造像好多事很久以前被人偷走的。毕竟哲斌的石窟不大,造像也小,不像西边的那些那么高大,极容易得手,又容易出手。那个时候,许多的外国商人,都蜂拥来到这里,掏钱雇佣当地的古玩贩子,来这里盗取佛像和许多珍贵的造像文物。才使得这里变成了这般模样。”
马兴自然明白,这说的是建国以前的事情,那个时候军阀混战,各个当权者只管捞钱,谁还会管什么文物古迹?大名鼎鼎的古玩行业的重税就是从洛城这里开始的。
洛城是九朝古都,也是七朝行都或陪都。自东周至北宋年间,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和学者名流的陵墓多分布在河洛平原和北邙一代。唐人王健有诗云:“北邙山上少闲士,尽是洛阳人旧墓。”北魏孝文帝曾下诏:“死葬河南,不得还北。”更有俗谚称:“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由于历朝历代墓葬在洛城聚集,至清末,洛城地面几乎是一动地层,就能发现古墓。常常是上层是晚期墓葬,下层是早期墓葬,或是后期墓道凿穿了前期墓室,这种墓葬呈二层、三层叠加的现象不为少数。
自然而然的盗掘古墓和倒卖文物古玩的人也是层出不穷。
由于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洛城四郊成立了许多武装组织,乡间枪支渐多,更助长了挖掘之风。
从此,由夜间偷偷挖掘变成了白天公开挖掘。
北乡各村,城郊的东乡、塔湾、史家湾、杨凹、凹杨、张胡同、马坡、李家村、北窑,一直到东关泰山庙周围各村,每日田间人穿如梭,老幼皆赴,胜似庙会,且日夜不休。
挖掘现场,犬牙交错,摊贩林立,棚帐遍设。同时,大批古玩商人不绝于途,耕地遭践踏,庄稼被毁,挖掘声、叫卖声、吵闹声不绝于耳,纷乱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