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点忙,就三更了,明天继续四更!
————————————
大同的百姓敲锣打鼓迎接八路军进城的场面就不需多说了。
这方面别说是在百姓中形像很好的八路军,就算是顽军能收复大同,百姓也一样会欢天喜地举双手欢迎……此时的百姓与清末及军阀割据时的状态不一样,他们在被鬼子入侵后是深切体会到了国破家亡这个词的深意。
这话听起来或许有些匪夷所思。
国破家亡的道理谁会不懂呢?
但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百姓的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
有些事对现代人来说是最基本的常识,然而在旧社会却并非如此。
比如晚清……满人本身就是外族,他们为了统治需要就会向民间传播一种歪理:“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生活,谁统治这个国家还不是一样?”。
但如果谁统治都一样,那是不是意味着它国打到华夏把清王朝赶出去也一样?是不是都与百姓无关?
于是,八国联军打进京城时百姓就没什么感觉,洋人进攻皇宫时还有许多百姓驻足观战,甚至洋人使点小钱就能让百姓为他们运送补给……华夏百姓帮助洋人运送补给进攻京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军阀混战时就更不用多说了,今天是这个大帅明天那个大帅,换来换去把百姓都搞糊涂了。
至于当兵的……跟哪个大帅打仗还不都是打仗?只要谁给的钱多就给谁卖命!
由此可知旧社会是一个没有民族凝聚力的时代。
这也是爱国文豪要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他在鬼子那学医时发现国人的问题不在身体上,而是精神上的麻木,因此他希望从精神上唤醒国人并找回这种凝聚力使百姓团结在一起。
只不过因为受时代的局限,此时的爱国青年并没有意识到民族凝聚力是由长期的爱国教育、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等渐渐发展起来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朝当权者摧毁这种凝聚力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一样,重建它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爱国青年简单的把华夏这种状况归咎于文化落后并将其认定为封建的、迂腐的、软弱的文化,于是不破不立,想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就必须将其全部推翻……这就是这时代爱国青年要废除汉字全盘西化的原因。
了解这些时代背景再去读文豪写的文章,比如人血馒头、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强烈对比,就能读懂并理解其深意,也明白他为什么会建议年轻人:“华夏的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了。
此时百姓的心态,则是切切实实的遭到鬼子这个外族的入侵,而且是凶残无比的外族……鬼子的入侵与之前华夏内部军阀混战是有本质的区别,鬼子是切切实实的想要将华夏亡族灭种。
百姓也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如果不团结在一起与鬼子斗争,要面临的就是被鬼子赶尽杀绝的结局。
就像国歌里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话一点都没有夸大,而是正在发生。
这迫使百姓不得不产生凝聚力并自发的团结在一起与鬼子作斗争。
八路军就是在这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而且是真心实意的与鬼子斗争,这样的部队当然受百姓的拥护,也就是常说的人心所向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