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严格来说是分成了好莱坞电影派和纽约电影派,好莱坞电影是指把电影作为工业产品以及娱乐产品;</p>
纽约电影派就是将电影作为艺术品的流派。</p>
专拍各种曲高和寡或者充满美国本土气息的电影</p>
李安就是典型的纽约流派,最开始的时候,他是看不上奥斯卡的!</p>
做艺术片的话,得了奥斯卡,或者进入了这个奖项的竞赛,是有一点跌份的。</p>
不过后来李安看开了,在好莱坞拿奖,就是一项工作,而且观众多的电影未必就不艺术;孤芳自赏的话也未必就是艺术。</p>
最重要的,拿了奥斯卡才能吃得上饭!</p>
纽约学派很反感商业片,把好莱坞那套东西称之为‘甜蜜的童话’…</p>
即便是现在好莱坞已经打入全世界,纽约学派依然有伍迪艾伦、大卫·林奇,也有韦斯?安德森、杰夫.尼克尔斯等后起之秀!</p>
这个有点像几十年前的上影和西影厂并驾齐驱!</p>
松江电影人主要受好莱坞电影影响,建国后这些电影人成为各家电影制片厂的主力军,上影厂也一直延续着好莱坞经典叙事风格,到了80年代上影厂开始重新向好莱坞学习,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拍摄科幻片;</p>
与此同时,在西影厂,张一谋他们这些毕业于北电的第五代导演也正以先锋电影的姿态跻身影坛。</p>
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如果大家各自探索,各自发展,那么中国电影很可能像美国电影那样出现两个电影中心,商业片中心和艺术片中心,从而两条腿走路。</p>
然后呢,八十年代,整个文艺圈发起了对谢晋模式的批判,把谢晋模式与好莱坞模式联系一起,认为上影厂深受美国好莱坞影响,其导演接受了好莱坞的文化殖民…</p>
当时,国内盛行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说上影厂和谢晋接受好莱坞文化殖民,那就是政治不正确!</p>
于是,谢晋开始寻求转型,再也没拍出像《芙蓉镇》那样的杰作;而上影厂也由中国电影主力,逐步沦为毫无创造力的三流公司…</p>
西影厂则在老谋子那批人离开后,再也没有创造过辉煌…</p>
……</p>
不过张俊生提到的纽约帮指代的是像马特呆萌那种形式的互助会,而不是单纯的纽约学派…</p>
斯嘉丽·约翰逊和林赛罗韩、娜塔莉波特曼都是纽约人…</p>
可能是因为娜塔莉波特曼的刺激,毕竟今年的新晋奥斯卡影后,而且是史上第一位八零后影后…</p>
“我?纽约派?怎么可能!”</p>
斯嘉丽·约翰逊摆了摆手:“纽约人太多了,而且他们大部分都看不起我!”</p>
“…但是你已经成功了呀,《复联》,你的片酬不是已经涨到了一千万美元…”</p>
拿奥斯卡是为了什么?</p>
除了证明自己的演技,最主要的当然是想赚钱!</p>
好莱坞可是名利场,</p>
别的不说,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鹅》之后,她的片酬上涨到了千万级别…</p>
此前,她的片酬最多也就是500万美元。</p>
“再说吧,或许等我老了,奥斯卡会补偿我…”</p>
呵呵…</p>
奥斯卡补偿你,你以为你是黑人?</p>
“其实,你也可以接几部文艺片…”</p>
“我的片酬太高,他们支付不起,而且独立电影圈要比你想象的更乱!”</p>
“好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