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换了个人,采访张俊生:“你好像很反感文艺片?”</p>
“…没有啊,《石榴的颜色》、《红气球》这类片子,我很喜欢看,以前上学的时候,就特别崇拜那帮文艺片大师!”</p>
“可你的电影…”</p>
“崇拜归崇拜,过于文艺的东西是很小众的,我不想做小众的导演…”</p>
“徐静磊说过,小众也是众,如今好像小众就是没人看的意思。你同意这句话吗?”</p>
“很同意,相比于基数庞大的主流观众,在必须使自己势利化的院线眼中,小众就是没人看的意思。”</p>
电影院线的运营是需要钱的!</p>
很多文艺片导演,比方说王晓帅,发文指责《闯入者》没有拿到排片…</p>
他说,中老年观众被排除在电影院之外。他为此鸣不平。</p>
但是,一个人的文化消费模式是与他们年轻时的储备有关的。如今中国这一辈老年人,年轻时只被卷入各种运动,如今怎么会有定期去影院的消费习惯呢?</p>
你不能一边完善自己的上帝人格,一边还要求吸引无数真金白银。</p>
故意不识时务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但前提是,你做好接受那些代价的准备,微笑着闭嘴,收割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乞怜。</p>
说什么法国规定一部电影在任何一个影厅的排厅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一等等…</p>
姑且不论欧洲目前的经济状况下,那么多艺术片滞销的现实。</p>
如果中国也这么干了,马上就有一堆的对策:我干脆不放你的片子了,连一日游的机会都没有,就让几个最赚钱的片子平分那三分之一。</p>
前期不宣传,后期不推广。</p>
说白了就是舍不得花钱,最后只能在微博上哭穷,还想让影院来买单?</p>
凭什么啊?</p>
“那你为什么现在开始扶植文艺片?”</p>
“…也没有刻意这么做,商业性和艺术性,是电影产业的两大支柱,好莱坞的全球推广那么厉害,但他们同样注重独立电影。悦华的电影商业性足够,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往文艺性方面倾斜了一点资源…”</p>
……</p>
休息了十五分钟,快结尾的时候,聊了《全频道阻塞干扰》…</p>
“《全频道阻塞干扰》是什么意思?”</p>
刘慈欣解释道:“怎么说呢,您如果看了,就知道了,最后主角毅然决然控制空间站连同自己的生命一起撞向了太阳。剧烈的太阳活动影响了地球的信号通讯,造成了【全频道阻塞干扰】,其实这是个电子战的名词!”</p>
“…所以,这部电影是战争片?”</p>
“差不多…”</p>
“听说这部片子的投资是八亿?”</p>
张俊生点了点头:“接近八亿,全球68个国家地区同步公映!”</p>
“…你很喜欢这部作品?”</p>
“我是01年看的这本书,,最后男主角驾驶“万年炎帝号”飞船撞向太阳,从而引发磁爆。作战双方回到马可尼之前的时代,科技优势方的军事优势被抵消。这种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屏蔽整个地球的玩法,在当年深深的震撼了我!从那天起,我就立誓一定要制作这部电影!”</p>
“当然,剧情肯定做一些修改,我们把对手设置成了机器人军团…”</p>
《全频道阻塞干扰》成书于1999年,内容是:北约全面侵华,俄罗斯钢铁洪流在远东虎视眈眈,战事节节败退,国内形式危在旦夕…</p>
男主角作为空间站的宇航员可以说是离战争最远同时也是最安全的个体,奈何国势如雷卵。老爸苦战,女票殉国,最讨厌战争的他也不得不参加进来。毅然决然控制空间站连同自己的生命一起撞向了太阳。剧烈的太阳活动影响了地球的信号通讯,造成了【全频道阻塞干扰】。北约信息化优势被削弱,战事逆转。</p>
当年的形势是什么?</p>
大使馆被炸,奇耻大辱,打碎牙往肚子里咽;</p>
两年后,南海撞机,奇耻大辱,打碎牙往肚子里咽;</p>
三年后,第二次海湾战争,战争还能这么打?我这个大号伊拉克能打赢吗?</p>